上古时期的绳结与陶文都具有文字前身的实际意义。先民以兽皮蔽体御寒,以绳结缚之,绑缚为绳结的实用功能,绳结亦有计数和记事功效: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周易•系辞下》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以理解为:在没有文字的伏羲时代,以结绳记事、治理天下。后世杰出人物发明了文字,并用刀契(锲)刻在陶器或龟甲兽骨,具有凭证、契约、记载事件的效力和职能。而“绳结”并没有因文字的出现而废止,它仍保留着装饰纹样的功效,成为传统文化“中国结”的雏形。
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绳结”:“绳”谐“神”、“结”谐“吉”,注定与宗教色浓郁的“盘长结”相融于历史的长河,演化为古老、通俗、传承的中国结;东汉伊始,佛教传入中国,其中佛教法器八宝之一的“盘长结”虽列为八宝之末,却代表着佛门八宝的全体,常出现在佛殿、饰物、法器之上,俗称“八吉”,又称:吉祥结、幸运结、无穷盘、盘长等。
此品汉代青铜鎏金中国结(图:上正面、下背面),也称:汉代佛教八宝盘长鎏金铜饰。它造型优美、形体饱满,原本满身镏金的华装已被绿锈遮掩,它宠辱不惊,带着数千年不变的吉祥祝福和美好寓意,传递着福祗,里程碑式的见证着汉代“中国结”与“佛教盘长”的相融,佐证着中国结的发展,锈美之下依稀可见的鎏金到更显历史的厚重。
在民间,古人喜欢用丝带编制成各种花结,饰物“结”又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寓意。难怪大梁政权的建立者,奉佛敬僧的梁武帝留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以及“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象征爱情,表达夫妇恩爱的五言诗句;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结被大量运用于服饰和器物装饰,才子词人吟诗作对,自是文风雅致的时期,同样绕不开三生石尘缘的牵挂,关于“结”的诗赋流传颇多,其中张先就留有对爱情的感悟:“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中国人凡事喜欢图个吉利,中国结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阶段,民间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寓意,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中国结成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纹样,出现:方胜结、同心结、如意结、双鱼结等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瓷器、玉雕、绘画等领域。
如今中国结的侧重点已不再是象征缠绵的爱情,而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其中,最为广普的是编制而成的各式中国结饰物;最为原汁原味的继承、出现率最高的应该在藏、蒙民族图案中;最为著名的图纹借鉴要算:中国联通标志。
中国结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传承至今而依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