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器铭文的文字和字体






[日期:2010-04-01]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提供  作者: [字体: ]


在中国制瓷史上,汉民族一直是瓷业生产的主体,从而中国古代陶瓷上铭文的主要字体是汉字。汉字在写法上有真、草、隶、篆四种书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篆到隶、由隶而真(楷)的过程。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时期的通行文字是大篆和小篆,两汉书体以隶书为主流。三国、两晋产生了真书,在真书产生的同时草书也有了发展。汉字铭文的字体和每一时代的通行字体大致相同。据以有资料,汉字铭文的开始使用以隶、真、草、篆为序。
隶字铭文主要出现于东汉和魏晋的瓷器上,这些铭文概为刻划而成,字体较为草率。明初民窑青花瓷碗上,常见用隶书体书写的“福”、“绿”、“寿”等字。清代的一些官窑瓷上,亦见隶书铭文。
真书自唐、宋起成为题铭的主要书体。明宣德以后,楷书青花帝王年号款关反广泛使用,瓷器题写的铭文始见精妙。清初康、雍、乾三朝,官窑器上铭文多由著名书手题写,从艺术角度讲,到达了相当高的境界。
草书的字体无法用利器刻划的方法来表现,由此不见草书的胎体铭文。唐、宋、明、清的民窑器上,往往有草书题写的吉语、佳句。帝王年号款一般不以草书题写。
篆书直到明初才较为广泛的用于题铭。明初永乐、宣德在瓷上刻划篆书“永乐年制”或“宣德年制”四字。也偶见青花篆书的年号款,其中永乐更为稀少。以后万历制瓷上,有青花篆书“万历年制”的四字年号款。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等几朝流行篆书年号款,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的都有,以红彩为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