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装饰有百合花的瓷器为原清宫内府收藏的乾隆时期粉彩镂空花卉图灯罩(图10),为中国的内销瓷器。灯罩整体呈椭圆灯笼形,高29.7厘米、口径10.8厘米,胎体轻薄,内部中空并且口足相通,器身镂空,镂空地上堆塑有红色蝙蝠,留有4个椭圆形开光,开光内施粉彩,绘有一株高立的黄橙色百合花,花瓣外卷的两朵百合花一高一低相对开放,旁边还飞舞着一只黄色蜜蜂;一束翠绿色兰草依偎着百合花枝,中间的一根兰草上还停留着一只褐色知了;几枝粉色的小矢车菊点缀在根部,花朵娇小可爱。
这两件装饰有百合花的中国内、外销瓷器,虽然它们的所属者在不同的国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美丽花卉的热爱与追求是不分国界的。对比这两件瓷器上的百合花图像装饰,它们虽在内容的选择上一致,也均是运用生动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但在构图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盘中的百合花是独株的方式表现,周围没有其他装饰,体现出花枝本身形态的特质;而灯罩上装饰的一枝百合花是与兰草、菊花、昆虫等其他植物同时出现的,并非仅仅表现花枝形态,更注重植物背后所蕴涵的寓意和象征性,多用以表达美好的情感。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历来是中国瓷器装饰的主角。作为装饰图像出现于瓷器上的中国菊花,一般为花盘娇小、花瓣不甚茂密、颜色单一的野菊花,也可以称之为“土菊花”。18世纪开始,清宫盛行西洋风,有文献记载,乾隆初年,来自“西海”的44种菊花传入中国宫廷,被称作“洋菊”,当时皇室避暑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就有专门的栽植。这些洋菊花花大色鲜,姿态多变,品种繁多,乾隆皇帝曾称赞道:“洋菊近年始出,各种不一,其大有径周尺者,不见于古”,洋菊花一时成为当时宫廷的新宠。这些外来的菊花中包括有金盏菊、万寿菊、雏菊、矢车菊等新品种,其中要数万寿菊在乾隆年间的避暑山庄和北京的皇家园林里栽植最为广泛,最受时人的喜爱。
18世纪中国瓷器上的西洋菊花装饰也较为丰富。万寿菊基本都作为瓷器上的主体装饰,矢车菊、金盏菊及雏菊一般作为辅助的衬托花卉出现。如烧制于康熙时期的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图11),利用青花加矾红彩描金的方式把万寿菊装饰于器物的主要位置,万寿菊与其他花草组合并置,菊花的花朵硕大而饱满,花蕊中心着深色彩釉,花瓣内未填釉色,仅用矾红釉细致地勾勒出花瓣的轮廓线,线条整齐清晰,细腻雅致,生动地描绘出了万寿菊富贵丰满的特征。
向日葵又叫太阳花,原产于北美洲,约在明朝时引入中国,也是18世纪出现在中国瓷器装饰上的一种西洋花卉。向日葵基本出现在18世纪早期的青花瓷器之上,到了18世纪中晚期,彩瓷上基本没有这种西洋花卉的装饰了。这件乾隆时期烧制的外销青花瓷八方盘(图12),盘的中央位置描绘一大株太阳花与其他花草组合的装饰图像,虽然仅以单一的青花色对花卉进行描绘,但是在笔法和釉色的处理上都十分细腻写实,花朵中间的花心和外展的花瓣在造型上均十分简练,构图具有张力。
郁金香也是众所熟知的欧洲花卉。欧洲最早种植的郁金香是在16世纪末期从土耳其引入的,后来在荷兰发扬光大。17世纪初期,欧洲各国开始竞相发展与东方亚洲、中东地区的贸易,除了进口当地的奇货珍宝之外,还大量引进异国的花卉园艺,流行栽培具有异国情调的奇花异草,郁金香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进口花卉。当时的郁金香在荷兰风靡一时,拥有它成为有钱人的虚荣象征,因此引发了进口、抢购荷兰郁金香的狂潮。到17世纪后半期,郁金香开始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对象,其图案大量地运用于工艺品装饰之中。18世纪,当时在中国定制瓷器的欧洲人有把铜版画、素描稿或者是油画样稿带到中国,供绘瓷的匠师参考,而郁金香这一美丽的花卉也跟随着这些画稿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装饰郁金香纹样的中国瓷器基本都为外销,有作为主要纹饰装饰的,也有作为开光及边饰表现的。这件乾隆广彩西洋花卉纹盘(图13)就是装饰郁金香的佳作,盘的中央位置描绘了一束色彩艳丽、外形逼真的花卉,其中有一朵盛开的金黄色郁金香、两枝紫色的小夜来香以及数根嫩绿色花茎。花枝摆放紧凑,花朵上下错落,花瓣颜色由深到浅过渡自然,从造型到颜色都带有一点欧洲油画的写实风格。
18世纪,中国瓷器上装饰的西洋花卉纹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刻,不仅证明这一时期中国瓷器作为一种贸易商品的存在,而且说明中国外销瓷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载体。这些装饰于中国瓷器上异彩纷呈的西洋花卉,不仅反映了西方人向往与热爱自然的文化心境,同时带来了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各种新的艺术绘画形式,这不但让我们从艺术本体上了解中西之间的交流,更通过这些体现西方艺术特征的中国瓷器,使当时的中国社会了解到西方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拓展了一条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