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名窑—窑上坪陶窑
[日期:2016-09-14] |
来源:网络
作者:绿宝石 |
[字体:大 中 小]
|
窑上坪陶窑位于开阳县城关镇鱼上村窑上坪,是瓦罐窑土陶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明万历时乖西一带朱砂开采逐步兴盛,聚居人群日益增多,瓦罐窑陶器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陶器需求而兴起。故早在万历养牛圈场迁乖西(双流)后就有瓦罐窑制陶艺人到窑上坪生产陶器,康乾盛世时瓦罐窑开始兴盛。乾隆时福建人江昌绫带来福建陶艺后随进一步促进了窑上坪的繁荣,据道光八年(1828)江昌绫墓碑和窑上坪江氏族谱,江昌绫(1752~1822),福建抚州府连城县人,清乾隆时迁居窑上坪,江昌绫入黔后结合福建陶艺,并学习吸收了瓦罐窑陶艺,利用窑上坪丰富的陶泥资源,以烧制陶器为生,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10余代人。道光《贵阳府志》乖西副司所辖有窑上坪。“窑上坪在五区,清乾隆时,有江姓者移居其地,从事制造,世世操其业,地亦易其名。出产之美,比于青岩而又过之。盖青岩产不耐蒸,而窑上坪久蒸不坏,其釉泥取自贵阳沙子哨。”窑上坪陶器道光年间因有文人参与而从素陶发展到彩陶工艺,因此闻名贵州,陶器行销贵阳府各州、县,并远销遵义和平越(今福泉)等地,可惜咸同战乱时一度停产。清末民国时逐步恢复,质量一度超过黔陶窑,成为贵州最著名陶器产品之一。1951年开阳县人民政府接管窑上坪陶窑,1956年成立窑上坪陶瓷生产合作社,后扩建成国营开阳县窑上坪陶瓷厂,规模最大时工人达300多人,直到1990年代仍是贵阳地区著名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品行销全省各地。经过文物普查,已在窑上坪发现清代、民国和1960年代完整陶窑各一个,并有清代古窑址数处,陶窑和遗址已列为贵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土陶制作技艺则列入贵阳市非遗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