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艺历史悠久,石湾的陶艺大师们在过去和现在都曾为石湾陶艺创造过辉煌,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把辉煌推向未来,是这一代石湾陶艺人的职责,需要他们在不断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探索、拓新。而石湾陶艺新一代人物当中,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和他独出机枢开创的“线塑”新技法,对于石湾陶艺在新世纪的发展,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求学时期就着力仓新
也许因为黄志伟与父亲黄松坚大师合作的《春夏秋冬》太出名了,以致令他常被笼罩在过去既定的光环里。于是有人以为他的成名与飚升全赖父辈的提携和关照,这可是天大的误会。相熟的朋友都知道,黄志伟堪称才华横溢,善闯敢创的实力派人物,他的扎实功底,高超技艺和为数甚多的优秀作品,赢得了不少兄弟产区众多陶艺同行的由衷赞美。
黄志伟1983年起从事陶艺,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回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工作室,2004年创立石湾公仔黄陶艺坊黄志伟艺术工作室。
历史悠久的石湾陶塑世代相传,石湾老一辈的国家级大师都带子女随身学艺,但父辈的功力和成就实在不易逾越。石湾陶艺要在新世界得到新的发展,则更有赖于生力军的自主创新。黄志伟神谙这个道理,在勤奋学习之余一直在寻觅着尝试着创新的突破点。
出身于陶艺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又以优异成绩得到美院雕塑系统教育,这使得黄志伟在创作中左右逢源,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一种独具魅力.让人耳目一新的石湾陶艺线塑技法终于诞生了。
线塑来源于中国画
那么线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陶艺手法呢?黄志伟向记者介绍的时候首先从中国画说起,艺术是相通的,而黄志伟开拓线面塑法(简称“线塑”),其灵感亦来源于中国画传统的“十八描”。他说,中国画以运用线条描画来表现人物或物象,其绝妙堪称世界之最,特别是“十八描”,以线的组合表现形体的块面和体积,以线条来表现形象的特点个性,都会使作品显得神似,丰富和深刻动人。黄志伟尝试将十八描融会到石湾陶艺的创作中,但线条不是来自笔墨,而是用手搓捏而成的兼工带意的泥条.线塑就是以泥条作为线条粘捺于坯体的块面结构之中,线面结合工意交融,以表现作品的主题神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读广州美院期间,黄志伟就开始了对线塑的钻研和探索,在课余时间作为一种练习,他以泥条速塑的手法创作了多款取名为《渔韵》的作品,或许是因为既具石湾陶塑神韵又颇具新意的缘故,这些早期的线塑作品颇得新加坡、台湾等地鉴赏家喜爱和购藏,于是他的课余创作便成了勤工俭学的手段,用自己劳动成果解决了求学的费用。自此以后,他对线速的研究和实验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
根植于民间“石湾公仔”,素以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技法多姿多彩的独特风格名扬海外,其塑造技法有贴塑、捏塑、雕塑、捺塑、划塑、刀塑等等,黄志伟开拓的线塑技法可以说是一个创新性,革命性的突破,陶艺界人士认为“石湾公仔”从潘玉书到刘传,到当代大师庄稼,刘泽棉等,其一脉相承的艺术手法可谓登峰造极,要前进只有变法,廖洪标从西洋雕塑的体积感中变出了豪迈苍劲,黄松坚以玲珑剔透开拓了新贴塑,如今,黄志伟胆敢以现代艺术的理念在立体的雕塑中以线代面,显得既传统又前卫。梅文鼎大师还特地评价说:“黄志伟的线塑在传统的造型法则基础上汇进了更多的美学标准,以恰当的夸张。构图的聚散,陶土运用的随意和准确,使作品具有更浓的艺术韵味,创造了超凡脱俗,清隽高雅的情致。”
既传统又前卫
就是用这种线塑新法,黄志伟十几年来创作了60多款线塑作品,引起了业内的很大反响。在“2002年中国佛山国际现代陶艺研究会”上,他现场表演创作的《独钓寒江雪》,就大获海内外陶艺同行的好评,充满手工韵味的柔软泥条不仅塑造出渔翁的衣纹,而且生动地塑出了渔翁的眉眼口鼻以及筋络和皱纹,给人一种别样的震撼。另一件线塑作品《超脱》被印在专题邮票集封底上,线塑作品《赏梅》则是应广东省博物馆的收藏要求而创作的。另外,在淄博陶博会上,他送展的《悠闲老子》和现场表演创作的《钓趣》,赢得了山东陶艺界同行的惊叹。
黄志伟的代表作誓推《悠闲老子》,曾获国家级金奖,这件作品的原作是典型的线塑,已被私人购藏,值得一提的是黄志伟用传统手法创作的作品同样十分出色,如《关云长》就曾获国家级金奖,至于全新的线塑技法,业内人士认为,石湾陶艺的发展进程表明,一项创新常可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如清代的黄炳首创的石湾动物陶塑的胎毛技法,迄今仍为石湾陶艺的一大特色,每个大师开创出一个新的技法,都会引来一个竞相效仿的热潮,甚至成为一大流派,现在推测黄志伟的线塑将会带来多大多深的影响恐怕为时尚早,但他“以线塑面,以线塑形,以线塑神’的探索不会停止,他的线塑决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继传统,开前卫”的手法是站在传统石湾陶塑丰厚而坚实的基础上,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许学锋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
《陶瓷资讯》报副社长
原《陶城报》副总编辑、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