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徐凌:真诚的手艺






[日期:2018-12-04] 来源:《上手》  作者:徐凌 楼倚杉 [字体: ]

 

      “其实我觉得青瓷手艺人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把龙泉青瓷发展到更好。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龙泉传统青瓷是一种美,一种需要传承的美,但美有很多种,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作品看到更多元的美。”

——真诚的手艺

      楼倚杉: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经历,您是从小就开始接触青瓷了吗?父母对您入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徐凌:我出生在如今的“青瓷小镇”上垟,长大了一点我就来到了母亲的家乡余姚上学,在那里生活,不过每年寒暑假会来龙泉。初中毕业往后,我考入了杭州的二轻工业设计学校,学习造型设计。1993年毕业后,我在余姚的一个外企企业做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工作了两年半后,1995年的十二月,我辞职了。
      1995年之前,我的父母都在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大环境下,研究所的效益并不好,父亲就决定自己开一个小窑,龙泉青瓷的私营企业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增多的。当时制作青瓷的泥要打成浆,用的是纯手工的方式,是一项体力活;而且当时手拉坯还很少,基本是模具成型,模具很大很重,也需要很大的力气;烧窑用的则是液化气,要从很远的地方搬运,所以我回来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父母分担一些体力活。一开始,母亲不同意我回来,后来我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讲了我的一些想法。1996年的一月,我回到龙泉,真正开始学做青瓷。

      楼倚杉:作为徐朝兴大师的儿子,刚开始学的时候,他对您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要求?
      徐凌:年少时来龙泉,看着父母工作,我就知道了制作青瓷的大致流程,但一旦真正上手就要关注每一个流程的细节,要学习材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经验等等。父亲教给我很多基本的东西,例如灌浆、修坯、粘接、刻花、素烧、上釉、装窑、烧窑,都是父亲直接教给我的,对我而言,这是一个边做边学的过程。
      我一直认为,只要肯花时间,有量的积累,任何技术上的表现都不会相差特别大,但作品呈现的风格面貌则来自思维的差别。我的父亲总受告诉我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观念,体现自己的特色,这是他一直以来对我的最大要求。
      楼倚杉:青瓷制作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但您过去一直接受的是学院式教育,您觉得后者对您进入传统工艺领域有些怎样的影响?
      徐凌:我觉得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我的创作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首先,虽然我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看起来跟青瓷制作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却培养了我对美的鉴赏力,我的素描色彩功底不错,在学校对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的学习,也为我后来创作青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学院派教学注重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很多技巧、经验方面的东西,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慢慢会有,但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是靠积累就能拥有的。
      总体来说,我作品的风格的形成跟在学校里受过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楼倚杉:您的作品风格比价艺术化、个人化一些,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您怎么看待实用器具是不是地位会低一些呢?
      徐凌:我并不会觉得实用器具比观赏器具的地位要低,观赏器具是利用作品表现作者的思路和想法,而实用器具结合的是生活美学。日本陶艺家制作的都是生活器具,用手工完成的作品很拙,但是很自然。
      楼倚杉:您怎么看待技艺的发展和工具的变革?
      徐凌:前人在技艺上已经非常高超了,过去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发展到我们这一代,使用的工具已经很全面,再加上材料的日益丰富,我们拥有了很多新的工具。
      不过,有时候我还是挺怀念传统的工具。举个例子,古代刻半刀泥会使用竹片,但现在我们都会使用铁皮,铁皮似乎也能刻出竹片的效果,但若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古人把老的竹子削成薄片,弯曲而富有弹性,用这种竹片刻的时候就会有虚实深浅的变化,想用毛笔写书法一样,隐藏着笔锋的意味。如今人们不在使用竹片,很大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这种方式需要从寻找合适的竹子开始,不断试验,然后不断练习,大家都不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在其中。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日本的陶艺家就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自己上山采泥,自己加工,然后再烧制,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周期很长,他们纯粹把做陶瓷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工作。
      楼倚杉:在龙泉,是否有一些与青瓷相关的古代的风俗传统在今天依旧延续着?您举得这些风俗传统的意义何在?
      徐凌:现在还有祭窑的风俗,我觉得风俗的意义是缅怀前辈,但更是为了教育后人,教育后代要牢记传统。
      楼倚杉:您有没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收藏品?他们是否会给您的创作带来启发?
      徐凌:我最喜欢一件宋代的炉,铁胎,由破损的碎片修复而成,宋代的器物都比较小巧细致。我还收集了一些古代残留的青瓷碎片,根据瓷片切面的釉料分布,我发现古人在处理泥胎的线条时就会考虑口部积釉的问题,所以上釉前后的器型是不一样的,这些都给我的创作提供了启发。
      楼倚杉:您现在也当老师了,在教学中,您最看重的是培养学徒的那些素质?
      徐凌:我和学徒讲技术上的事情比较少,我会更侧重观念上的引导。我始终坚信,有量就能发生质变,技艺上的问题是可以依靠大量的工作来解决的,技术靠得就是手和大脑的不断配合。所以我讲得更多的是青瓷技术以外的问题。
      楼倚杉:您以为青瓷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徐凌:其实我觉得青瓷手艺人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把龙泉青瓷发展到更好。
      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龙泉传统青瓷是一种美,一种需要传承的美,但美有很多种,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作品看到更多元的美。

      楼倚杉:您认为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而言,手工艺最重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凌:每个手工艺人都要真实、诚信,不必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按一定要真诚地面对自己,如果行业里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行业就会健康发展。
      楼倚杉:近来,工匠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及,您能谈一下您理解的工匠精神吗?
      徐凌:一个手工艺人勤勤恳恳,一生坚持做同样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工匠精神。其实青瓷只是一种社会分工,很简单,不像过去那么卑微,也不是现在这么伟大。对我来说,青瓷是一个平台,做青瓷不是结果,而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可以通过做青瓷保障我的生活,可以通过青瓷认识很多国内外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通过青瓷周游世界,了解各地的风情,宣传我们的文化。因为青瓷,我可以活着,可以生活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