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董善习刻瓷艺术——书法、篆刻镌刻法






[日期:2019-05-21] 来源:刻瓷艺术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1.书法镌刻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殷商的甲骨文象形简古、商周的金文圆浑古朴凝重。继后,各具时代特色的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代小楷等,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书法,是线的造型艺术。笔画、结构、章法,都是通过线的轻重、疾徐、顿挫、虚实及线的运转节奏、气势不同相组合而形成不同风貌的书体。使得楷书横平竖直、规整端庄;行书婉约玲珑、秀丽超然;草书意韵纵横、风流洒脱;魏碑雄健苍劲;隶书质朴浑厚。

      要镌刻好书法,必须掌握书法的基本常识,并对书法有一定的造诣,根据其风格特点选择刀法。

      书法镌刻刀法有两种,一是双勾线刻法,二是实体面刻法。

      双勾线刻法:沿其笔画两侧外沿以线刻法刻出,谓之双勾线刻法。小字用钻石刻刀,大字用凿刀。刻时刀迹要连续不断,一字要一气呵成。要掌控好刀的角度及运刀的速度,切忌刀迹滑而浮。理想的刀迹应形如“屋漏痕”“锥画沙”“虫蛀木”“折杈股”,通篇风格协调、韵律一致。

      实体面刻法:不论字的大小,字迹都要刻实。镌刻时用凿刀,运刀速度要慢,锤击频率要快,刀迹间距要密,不留空白。小字通过刀的正侧捻转顺笔画一次刻就。大字要沿笔画的内外两侧分别平刀排刻,中间部位横刀补刻。注意字的外延要刻得深一点,这样刻出的笔迹才有凹凸感,立体效果强。如果一味横排刀法,字体会显得平白无力。

书法实刻示意图 大字刀迹排列效果

书法实刻示意图 小字刀迹排列效果

      相比而言,“双钩”字迹飘逸秀美,“实刻”字体厚重质朴,两种刻风各具千秋,使用时应视整体构图所需选择用之。也可选择将两法在同一件作品上组合使用,如正文用双钩,落款用实刻,或反之,形成一虚一实的对比效果,构建一种组合形式美。

      书法刻瓷着色要根据陶瓷产品颜色而定。白色产品可着黑色、石青、石绿。色釉产品可着石青、石绿,或直接利用刻露出的产品坯体本色为书法之色。同时,书法作品更要与印章结合。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印章,似画龙无睛,将一枚红色印章钤于作品之上,与正文色彩交相呼应,会增色生辉。

篆书 直径53cm 刻瓷盘 董善习 2008年

      1992年,笔者作为山东省经贸团成员赴韩国参展。期间,同行的山东省著名画家刘宝纯先生在观看了本人的刻瓷作品后,欣然书题“巧夺天工”于瓷盘之上。回国后,用实刻法按其笔形、笔势、笔意刻就,以作纪念。

巧夺天工 直径26cm 刻瓷盘 刘宝纯、董善习 1992年

      2.篆刻镌刻法

      篆刻,目前有两重含义。一是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镌刻方法的治印之举。其源可追溯到自商周以来形成的雕、镂、铭刻工艺。至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方被用来专指以篆书为主刻制的印章。无论官印私印,其基本功能是作为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即作为“信物”使用延续至今。二是自宋元以来,由于文人墨客对于书画鉴赏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充满艺术情调专供欣赏之用的印章,俗称闲章,篆刻又兼备了艺术欣赏的功能。最终,自清代起上升为与书画同行的一门艺术。

      刻瓷篆刻隶属于后者,按其功能又可分为两类,即名记印和观赏印。

      名记印是刻瓷作品的重要组成要素。担负两重功能,除了能表明创作归属权,还被赋予了艺术欣赏功能。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曰:“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钤印的大小、形状、位置、多少、内容、风格及色彩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印章得体与否不但在作品中起到装饰作用,还能调节中心,活跃布局,增强意趣。

      观赏印的功能则完全用于供人欣赏。内容多以诗词佳句、名人名言为主,如“凡事但求过得去,待人须将心放平”“天道酬勤”“艺海无涯”等。现代刻瓷界中,有不少作者喜欢以篆刻为题材进行创作,常将多枚印章组合装饰于花瓶、文具等器皿之上,或用一枚印章为主,在印章的外面配以黑色跋文,再钤一枚小小的名号印,组合成艺术的整体,更是锦上添花。以整首诗句设计出一个或多个不同风貌的印章,刻于器型之上,也是不错的选择。《东方欲晓》刻瓷壁饰就是由山东陶瓷艺术大师王树长先生所创,王先生将毛泽东的一首诗词用篆体组合成一方印章,刻于红釉瓷板之上,白色的胎体与红色的釉层形成对比,新颖醒目,彰显了作者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



东方欲晓 刻瓷壁饰 王树长

      目前流行刻制的“古战车”“古钱币”“古瓦当”等,则是对刻瓷篆刻这一基本表现形式的新发展,极具传统文化韵味,是刻瓷的代表题材之一。

      篆刻镌刻时,先将篆体印型书于器型之上,然后用合金凿刀刻出朱文或白文两式。篆刻的镌刻刀法与镌刻书法基本相同。首先要根据印章的图形大小选定刀法,朱文印章字体纤细工整,刻时轻刀密排,并有意造就刀断意连之美。白文印章字体苍劲豪拙,刻凿时用刀要重,并有意造成瓷崩残缺之美。

      篆刻的赋色多为朱红色,可根据器型的颜色相应改变色的纯度,以起到点缀作用。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曾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首届“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陶瓷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协会刻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从艺四十多年来,董善习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陶瓷琉璃馆、吉林省博物馆、湖南醴陵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齐鲁工业大学艺术馆、美国黑鹰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董善习多次被聘为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委、山东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委、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0年,董善习集多年实践并对刻瓷艺术加以理论探讨,创作出版了《刻瓷艺术》一书。2001年此书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淄博刻瓷之我见》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2012年与山东硅元科技合作,成功研创“刻瓷烤彩”新工艺,并于当年获全省陶瓷工艺创新金奖。

      2015年《刻瓷艺术》第二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景德镇大学图书馆、景德镇学院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

      2016年又与硅元科技合作,“硬笔陶瓷彩绘”新工艺研创成功,为陶瓷装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017年,利用淄博本地生产的薄胎瓷板进行釉中彩绘试验,并获得成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