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创新成师——对工艺大省一个创新标本的论坛式解剖






[日期:2012-05-04] 来源:魅力中国  作者:佚名 [字体: ]

  宋代五大名窑,河南汝、官、钧居其三。千年以来,中原这方厚土孕育出的泥之精灵,披釉挂彩,烈火淬炼,产生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精品、神品。然而,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貌似繁荣的工艺品市场上,如今却充斥着大量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大路货,满大街批量克隆的瓶瓶罐罐像萝卜白菜一样被低价售卖。那些招摇过市的多是匠气之作和了无新意的复制品,真正有想象力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大师级艺术精品少之而又少。

  因循为匠,创新成师。

  历史经验和生活实践证明,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受众文化需求中审视定位,从现代精神中开拓新意,通过多元文化碰撞激发创作灵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丰富作品形式,传统工艺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传统是我们的文化血脉里的DNA,而创新则是传统文化赓续至今的原动力。正是一波又一波的创新,推动着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使之更加生动、更加新鲜。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从容游走于孤寂的艺术追求与喧嚣的市场之间,不浮躁,不迷失,既根植传统,遵循法度,含蓄、内敛、温润,又勇于突破,锐意创新,造法于变化,以富有创造力的灵感巧思让传统工艺的老树发出新的枝芽,乃成卓然大家。李明,就是其中一位。

  钧瓷制作是工业化的生产工艺,他当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钧瓷多做器物,他做人物;钧瓷重窑变,他造型釉色兼顾……他将钧瓷特有的质地之美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谁说不可以?事实上,业界和市场已经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个宏大的命题。此题何解?且让我们从传统工艺美术、从陶瓷艺术、从李明和李明的作品说起。


 李明作品 

《魅力中国》2012-3期魅力茶话

 

  整理撰写/菩水 编辑/谁哥 图/河宁 杨如鑫 龚一兵

  本期主题: 艺术传承与创新

  时 间: 2012年2月10日2:30分

  地 点: 森林半岛本源社区书院

  嘉 宾:

  贾连朝 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 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曹新林 中国著名油画家

  付中承 著名陶瓷艺术评论家 省人事厅工艺美术行业高评委副主任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校长

  李伯建 中国著名收藏家

  郭爱和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刘延忠 河南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李 明 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沈灵宝 郑州轻工业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主 持: 刘 阳 魅力中国杂志社社长

  《魅力中国》:年前,言及当下河南陶瓷艺术,都说还总是瓶瓶罐罐,千年不变。李明先生的陶瓷雕塑,融古开今,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今天把大家请来,借着李明,聊聊“传承与创新”的话题。

  坐在这儿的,都是大家。以茶叙的方式一起聊天,自由开放。

  没有批判,就没有更多的人觉醒。批判不是为了功过评说,只是为了触动一些人,警醒一些人,以跟上艺术发展的脚步。抑或说,让我们来共同探索一些什么、提倡一些什么,使之成为推动河南文化艺术进步的一种力量。

 


 


李明作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