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三彩传承






[日期:2019-08-11] 来源:《郭爱和三彩艺》  作者:郭晓和 [字体: ]

     

      汉三彩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使中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从洛阳启程,且大大扩展了活动范围和交往领域,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精美的陶瓷,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商品。

    东汉洛阳的陶瓷手工业空前繁荣,真正的瓷器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彩色铅釉--“汉三彩·的出现,为之后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

      汉代三彩的釉色,不仅有着翡翠般美丽的绿色,还有高贵无比的黄色,而且釉层清激透明,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光彩照人,丰富了陶器的色彩,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效果。龙纹、凤鸟、玄武、羽人、四神、武士、云气等奇妙生动的画面纹饰,配以艳丽的釉色,更显得辉煌夺目。

      汉代三彩制作法除了轮制、磨制和手捏更加娴熟外,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高度概括精炼,特别是施釉技艺的发明与发展,在陶瓷史上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打破了汉代以前釉色单一的局面,是汉代艺匠对釉色装饰艺术的大胆创新,是艺术品位和风格的升华。

      南北朝三彩

      南北朝时期,各行各业能工巧匠云集洛阳,手工业、陶瓷制造业比比管是,三彩广泛盛行,并开始用于宫殿建筑。

      在施釉方面,有些黄底上加绿色,或在白底上加绿彩,有些白、黄,绿、褐多色同时并用,从单调色釉向多彩袖迈进,为盛唐绚丽多彩的三彩奠定了技艺基础。

      这一时期是中国石刻、雕塑、陶瓷艺术高度发达。在洛阳发现的十余座北统贵族墓中出土了大批颇具特色的陶模型明器,尤以大量造型精致、形态秀美的陶俑最具代表性。这时期的中国陶瓷,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由于陶瓷性能优、成本低,逐渐取代了一部分铜器、漆器、木器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

    南北朝三彩,胎质、施釉、工序、火候等方面几同唐代三彩,唯釉色、施釉厚度、袖彩流动性和彩绘方面尚未达到唐代三彩的高度。作为“汉三彩”至“唐三彩”的过渡期,为唐代中国向瓷的鼎盛带来了黎明前的曙光。

      唐三彩

      隋大业元年,隋场帝开凿贯通南北的中国大运河,洛阳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

    唐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执掌朝政,国家统一稳定,中外贸易勃兴,民族融合,奢靡之风渐盛。洛阳、长安东西两京,达官显贵,多集于此,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厚葬成风,以“三彩”器为随葬,竟成时尚。上至皇室,下至庶民,破户倾资,广为流行。

      唐代三彩不仅产量大、质量高,在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趋于完美,洛阳三彩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代表着盛唐时期科技水平和艺术水准的巅峰。

    用途上,除烧制大量建筑 生活用瓷外,唐代三彩为适应厚葬之风,烧造马、骆驼、男女侍俑、文武官俑,以及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模型等冥器。造型上,雍容华贵、多种多样,色彩饱满明快、内容健康大度,代表了盛唐时期文明的高度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陶瓷从单调色釉演进到缤纷多彩的陶瓷艺术,“唐三彩”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宋三彩

      “宋三彩”釉色淡雅,沉静含蓄,意境深远。工艺手法上更注重器表的装饰工艺,尤擅长刻画填彩的手法。

      胎体主要用刻画方法进行装饰,在涩胎上按纹饰需要填入色釉,二次烧成。

      宋代三彩釉色丰富,黄、绿、白赭、艳红、乌黑、酱色,并新创一种翡翠釉,色泽青翠明艳,画面生动,填色规整,少见蓝釉。日用器物多见。亦有小型狗、马等玩具,以枕为大宗,也见有舍利匣、塔等供器,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宋代三彩保持了唐代民窑的特点,主要产地为河洛地区。

      明三彩

    明三彩”的典型是琉璃三彩,琉璃三彩是指琉璃釉制品。琉璃,在中国文化中,也是玻璃的代名词,表明三彩是透明釉色。明清的建筑琉璃,是这一时期最成熟的代表。

      琉璃三彩的釉,用铅做助熔剂,以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为着色剂,釉层的厚度有所增加。各种琉璃构件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琉璃雕塑作为明清建筑装饰也被广泛采用。

    珐华三彩,是在琉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品种,以硝酸钾(牙硝)作助熔剂。珐华三彩的工艺特点,采用立粉勾勒工艺,将精细的泥装入带有细管的布袋,按设计挤压泥袋,在胎体上勾勒出人物、花卉的轮廓,再根据图案施釉,对现代三彩釉画立线工艺起到了启迪作用。

      清三彩

      “清三彩”的代表是“交趾陶”,是在历代三彩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发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广东五岭以南,而岭南一带古名为“交趾”而得名。交趾陶的技艺全凭巧夺天工的艺匠用双手及竹篱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使其绚丽,经过多次烧制而成,集雕塑、色彩、烧制之美于一身,也反应出清代三彩的工艺极尽繁复和精致。

      “素三彩”也是清代三彩的艺术杰作,它是瓷匠根据釉上彩技术推出的品种,素三彩的胎体均由瓷土制成,在一千二百多度的窑炉内烧制为瓷胎。花纹装饰以具象为特征,刻划填彩或用釉彩直接画出纹样。在我国古代,有将白、蓝、绿、黄等称之为素色的说法,这是“素三彩”得名的由来。也说明当时釉色工艺的局限性,很难烧出艳丽的红色,所以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