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雕艺术的生命张力—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






[日期:2011-04-29] 来源:瓷器   作者:王锦琳 [字体: ]

不舍的瓷雕情结

《瓷器》:在景德镇的陶瓷界,您以陶瓷雕塑闻名。无论是传统古装人物类,还是生肖文化类,再或者是现代陶艺类,都做得风生水起,独具韵味。透过您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您对时代元素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以及传统表现手法和当代审美情趣方面的兼容能力。是怎样的心态使您有如此广泛的涉猎,并保持持久的创作热情?
刘远长:雕塑不仅是瓷的艺术,更是火的艺术,是要经得起高温烈火考验的。即使造型再漂亮,在烧成的过程中垮了,说明造型功力不够,或者制作技巧不行。如果功力和技巧到都到位了,瓷土经过火的洗礼,甚至能烧出意想不到的绝好效果,这就是陶瓷的神奇。这把火,可以让作品一败涂地,也可以让作品身价倍增。
一个优秀的雕塑大师要有很广博的知识和很强的思维及动手能力,除了造型外,还必须懂得工艺全过程。陶瓷艺术是多边科学,既要有艺术造型,又要有社会科学知识、工艺原料知识、无机化学知识、热学知识等等,要真正把陶瓷雕塑搞好,对创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尽管从事雕塑瓷创作40多年,但我仍旧感觉自己还是个初入艺术殿堂的年轻人,对瓷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以及社会各界的垂青和期待使得我无法停下脚步。
《瓷器》:您一辈子从事雕塑瓷创作,一定有很深的雕塑瓷情结吧?
刘远长:在陶瓷艺术当中,雕塑属于重工业,从泥巴到构思造型到创作再到烧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使得作品失败。外界对翻模的雕塑也有不正确的理解,认为翻模的作品没有价值,其实他们不知道,翻模是雕塑瓷创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造型的瓷雕作品,如果不翻模,烧成过程中就会开裂。按照国际惯例,10个之内的雕塑作品都叫原作。
对于当前陶瓷领域重绘画轻雕塑,甚至少数从前搞雕塑的人都转行去绘画的现象,我感到很遗憾。陶瓷雕塑从业人员,吃了很多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认可,感到很可悲。
景德镇有很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能坚守雕塑阵地,并不断创新进取的人并不多,从事雕塑的年轻人当中,我比较喜欢韦华,他做的东西有个性,有创意,这个小伙子有前途。
我们非常幸运,因为生逢盛世,同时我们又肩负压力,祖先父辈留下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需要我们去化为实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的观点是,要抨击模仿,鼓励创新,哪怕暂时还稚嫩,还是要鼓励。因为走到哪里都看到一样的东西,只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瓷器》:感谢您接受采访,期待您有更多更好的陶瓷雕塑作品面市。
刘远长:谢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