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东路的一家咖啡馆里,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香甜味道。李志宏静静地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上,稍短的棕色卷发,简单的橘色唇彩,白色麻布坎肩搭配黑色衣裤,简洁沉稳又不致太过沉闷。“我很少做宏大主题的作品,更擅长从生活中寻找感动的瞬间,体现‘小女人’情愫。”李志宏说,她喜欢被人称作“小滋味”。“小滋味”更像是李志宏喜欢的“小资的味道”的简称,“讲究格调”也自然成为了她给作品抑或是自我生活打上的标签。
李志宏作品“暗香盈袖”
做陶就是用心体悟生命的情感
李志宏说:“传统陶艺更讲究‘工’,它需要工匠有精湛的技艺,从材质到烧制工序都严格要求。而现代陶艺更讲究‘艺’,即所谓的‘艺术性’。它更多的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更具有社会性。我们国家的现代陶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开始属于一种‘体验拟性’,作品多依据传统题材来进行创作。90年代以后,就渐渐地表现出了‘反美学’的特性,更多的是在传达作者的个人情感,作品的形式和主题也更加随意。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陶艺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中国的陶艺艺术家也开始尝试不同于传统陶艺的全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李志宏作为艺术“拓荒者”中的一员,她致力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诠释自己的人生感悟。
2002年,李志宏在青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前一直是学平面设计,考研后面临选专业,本来想选环艺,但是只剩陶艺这个专业没人选,就这样进入了陶艺行业。”李志宏说。
面对完全陌生的专业,李志宏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说实话,我很庆幸当时做了这个决定。与陶艺相伴整整12个年头后,我发现是真的爱上了它,甚至是在用生命体验它的一点一滴,我把生活带给我的感受,都融进了作品里。”李志宏说。
作品《没有风吹,没有草动》梦幻唯美,或坐或立,悠哉美哉;《我愿意》使幸福瞬间昨日重现;《如梦令》则展示了小女人私房话情结的诡秘……李志宏笑着说:“我觉得陶艺激发了我很多的潜能,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还有一点点的‘恋物情结’。”正如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远宏评价的那样——“她无心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符号,这种不经意间、随性心态的抒情和有控制地进行唯美化处理的创作,在整体构思上表现出了极具创意的潜能,其作品视觉表现力与主题的阐述合二为一,透过作品的情境,表达了她的浪漫气质与情愫。”
李志宏作品“听说他来过”
陶艺人生里的酸甜苦辣
刚开始接触陶艺,李志宏做的大都是一些器皿类的传统陶艺作品。到了2008年,她的转型作品《爱谁谁》参加了中国当代陶艺展,并获得了银奖;2009年,该作品又参加了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再次获得铜奖。这件作品的成功,也是李志宏转向现代陶艺的开始。
“做陶,并不像作画、写字那样,靠着瞬间的灵感一挥而就,陶艺是工序最多的一个专业,72道工序只要有一步错了,那就是满盘皆输,它需要你每一步都要缜密,所以得到一个精品是非常不容易的。”李志宏说。
其实除了工序的繁琐和烧制结果的不确定,做陶还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事。“尤其对于女人来说,每天都要把那些大件搬进搬出,劳累程度可想而知。陶土对人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我每次做完作品回来,手都变得特别粗糙,通常都要保养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但即使是这样,我依然很享受那种作品摆在眼前的美好感觉,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当穿着脏脏的工作服,把作品推到窑门里去,那种期待,真是一种‘美丽的煎熬’。等重新打开窑门,心情或欢喜,或遗憾,这就是陶艺带给我独一无二的感受。”李志宏坦言,自己在窑门前曾不止一次地流过泪。“有一次在景德镇,我做了一个多月的陶瓷,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天天如此。但是就在最后烧制的时候,因为烧窑师傅的失误,大部分作品被烧废了。”她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太心疼了。”李志宏说,“当时整个人像是垮了一样。因为这一个多月高强度的工作,就是靠着对最后作品的期待在支撑着,所以这种打击其实是很难承受的。”
李志宏作品“游梦”
那一批陶瓷中“幸免于难”的几件作品,就是李志宏后来的《没有风吹,没有草动》系列。在2010年10月,这一系列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同年入选中国当代陶艺展并获铜奖。
“做陶的经历陶冶了我的人生”
“做陶的经历真正锻炼了我,也陶冶了我,让我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能够更加的自如,更加的坦然。”李志宏笑着说,“我也是那个时候才懂得,原来我们常说的‘陶冶’,就是‘陶艺’的‘陶’。”
“与其说我做陶十几年,不如说陶‘冶’了我十几年。无数的成败锻炼了我的心智,让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洒脱了。在面对许多的不如意时,我已变得很坦然,在陶艺中我受益匪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少会有人愿意去“忍受”漫长的过程,去得到一种不确定的结果,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快速,有效的结果。陶艺与我们渐行渐远,陶冶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李志宏说,“在韩国,陶艺课就像中国的体育课一样,是从小学开始就有的必修课程,这就表明韩国人已经了解了陶艺对人的性格、品质的陶冶作用,而作为陶瓷发源地的中国,却毫无缘由地放弃了这项既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又可活跃其思维能力,更锻炼他们心智的本土艺术,实在是遗憾。”
李志宏在陶艺之路上不断前行,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放松、豁达的状态,正如她早期的作品《爱谁谁》中所表达的那种生活态度,她并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只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纯然虔敬之心,不断努力、不断探索,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已经很幸运了,至于收获多寡,那都是恩赐了……”
简介
李志宏,女,1969年9月出生于山东曲阜,毕业于青岛大学,获设计艺 术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学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