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窑万里行(十一)2016年3月5日启程,为期一个月,本次活动将从济南出发,途经十个省份,计划对近一百个有历史记载的古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记录,并与当地的陶瓷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广泛地文化交流。 |
在陈志峰夫妇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沩山村,考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醴陵沩山窑址
醴陵沩山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醴陵市东堡乡沩山村,距离醴陵市区8公里,是醴陵窑保存最好的窑址。因创烧了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釉下五彩瓷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列为醴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3年,醴陵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郁郁葱葱,阡陌纵横,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
窑址解说员为我们讲解醴陵窑的历史及当地的风土民俗
清代初期,沩山窑以手工做坯,所产瓷器基本为粗瓷;清光绪十八(1892)、十九年(1893),沩山窑瓷器产量达到高峰,共有窑户480余家,年产量约8000万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批准熊希龄呈文,并拨库银一万八千两改良醴陵瓷业。熊希龄与文俊铎创办湖南瓷业学堂,随后又改建为湖南瓷业公司。这标志着以沩山为中心的醴陵瓷业开始从乡村发展到城镇。
清光绪三十三(1907)、三十四年(1908)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黑、蓝、红、褐、绿五种高火釉下颜料,成功创烧釉下五彩瓷器。1915年,湖南瓷业公司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获金牌奖,醴陵瓷从此名声大振。
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遭北洋军阀张宗昌部蹂躏,生产停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沩山瓷业因地理和交通方面的原因开始衰落。大批窑业工人走出沩山,进入醴陵城区其他瓷厂。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沩山窑烧制。
1964年,醴陵瓷器先后被指定为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随后,沩山窑开始生产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沩山窑因此被誉为中国当代“红色官窑”。
二十世纪80年代初,醴陵沩山窑完全停止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