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一座古老、深沉、丰厚的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和灿烂。朔州瓷器久负盛名,方志称“陶植一枝,独擅北方”。
据《朔县志》记载:“……窑址考古发现的陶瓷,多为宋辽时代黑白釉面粗瓷碗和盆、罐、翁及釉面细瓷小碗、黑黄釉浅色粗瓷小碗等民用瓷,宋代还生产守城用的火蒺藜……元明以后,陶瓷产地主要在峙峪村一带……”。今天,我们循着《朔县志》的微脉,前往峙峪窑址和磨石沟窑址,寻觅那别有一番风情的边塞陶瓷文化。
峙峪窑是朔州陶瓷制造业的起源地,其制瓷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瓷为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里的陶瓷制造业还十分发达,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劳力在本村的瓷窑上做工。从现在村里废弃窑炉的密集度,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然而几百年窑火不断,世代相传的制瓷技艺,却因“煤”而停止。因多年来的煤矿开采,窑厂如今已全部荒废。提到这些,两位老陶工至今唏嘘不已……
一颗瓷蒺藜,兴衰百年史,金戈与铁马,俱入尘埃中。
下磨石沟窑,因宋代烧制“雷”又称“瓷蒺藜”而闻名。“瓷蒺藜”是我国古代“马背上的民族”所发明的武器,是一种类似近代地雷的有着巨大威力的武器。瓷蒺藜是空心的,填满炸药引爆后,杀伤力非常大。这种圆球形瓷体表面几乎全部呈钉状,唯有接地处扁平,以便置于地上而不翻滚。作战时,将它抛到地上,当敌人马军进攻时,马蹄就会踩中蒺藜,导致人仰马翻。“瓷蒺藜”的发明,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太久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片荒废的古窑址,已成为一个古老的世界,这个古老的世界正向我们述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与业绩,为世人传递着一种无声的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