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著名的英国散文家悉尼•史密斯曾这样写到:“如果没有茶,世界将会怎样?”。今天,这个问题同样也适用于壶这种独特的器皿。随着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壶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早已经从日常必需品变成陶艺家所渴望表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一种表达自己艺术观念的手段。
《眼》壶
《V-6壶》
《最后的树》壶
《幻》壶
《气球》壶
《最优》壶
据考证,最早的壶来自中国的宜兴。早在12世纪初,中国人就开始用专门制作的壶煮茶和泡茶,他们发现陶器能够极大地影响茶叶的味道,而紫砂则是一种完美的制壶材料。纵观历史,宜兴的陶工们不断完善这种饮茶器皿,他们将书法、绘画等与壶融为一体,使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艺术欣赏性,彰显出这种独特陶瓷器皿的审美价值。
在欧洲,壶的设计始于17世纪。当东印度公司把茶作为一种贵重商品进口到欧洲时,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茶壶。这是欧洲第一次看到宜兴茶壶,这种特别的器皿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中国壶成为欧洲茶壶设计的标准。17世纪另一个对欧洲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是认识了中国的瓷,对于习惯于粗糙锡釉陶器的欧洲人来说,这种“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中国瓷器简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因此,这个时期,除了宜兴紫砂壶之外,欧洲人的茶桌上还多了中国的瓷壶。
19世纪之后,随着东西方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欧洲人逐步掌握了中国的制陶和制瓷技术,但这并不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多数制造商依然生产过时的款式,直到19世纪末,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才带来了陶瓷工艺的复兴,而20世纪则把陶瓷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