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晚明清初的民窑青花水墨画






[日期:2014-12-16]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高建军 [字体: ]

清康熙  烟雨江南图

清康熙  柳岸春烟图

      在青花绘画历史上,晚明清初民窑青花独具一格。清朝时期大量的模仿明中晚期青花,民窑青花有其自身的美。在用笔上不像图案绘制而是注重绘画用笔,对花卉,动物,人物进行抽象概括,高度提炼写意;在绘画的过程中,用笔干脆笔不停滞,清爽而干净,画法上并没有像图案那样采用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而是利用圆器的空间经行留白,呼应绘画的主题。明代青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青花绘画笔意工整,布局严密。自元代在朝廷设立画局,明清也相继有官方直接参与青花设计制作,来满足统治者的要求,明清两代继续沿用这一体制。官窑青花绘画都出自宫廷的丹青高手,画局设计好官样本,再带到景德镇再由画工照搬模仿。布局严谨,华丽而饱满,这是官窑的特色也是官窑青花的优点。而民窑青花则不像官窑这样严谨,一幅画画工要摹写无数次。由于不停的复制摹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画法。在民窑也存在着画匠对生活的体验和描画,这种画法不拘程式率真而写意。原来的图样变得抽象概括,简练写意。这种随意的描画和临摹在青花绘瓷历史上是特有的,它是劳动人民自己的绘画,最贴近百姓的青花水墨画。民间青花水墨画不像中国画中的水墨画一样,从设计画面到画面的完成都是由艺术家独立完成的,而青花水墨画是由绘瓷工匠临摹范画来完成,同一幅画反复的绘制则是古代青花画师共同的特性。这一特性促使绘制青花形成娴熟的技巧,演变画法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是任何画种不能比拟的。





      众多画师反复绘制一幅青花作品,就会自动删减一些部分,达到最简练的地步,是民间绘画的本质特点,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具有民间独特的绘画语言。

       晚明清初民间青花水墨画,继续保留着人们对自然物象最简单的描画,没有繁复的用笔,没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而是用最简练的用笔表达意向。明朝是陶瓷出口大国,景德镇集中了大量的画工画师,青花混水技法出现后,与以往陶瓷上绘画产生了巨大变化。民间青花潇洒自如,通过鸡头笔,画师可以自如的控制大面积的色块,作画时间快,表现物象更容易。

清康熙  柳岸春烟图

      在青花水墨山水画中,远山往往是一笔到位,人物树石更是简而再简。人物的动态只用几根线条便可写画出来,或坐卧,或仰观,或对弈,或对江而望。民窑青花水墨在画法上不同于官窑绘瓷,更不同于纸上水墨写意。同一个题材表现,民间青花画师相对于纸上画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物象,所画题材可以自由表现,而纸上画家画一幅画往往要考虑诸多因素。怎样用笔,怎样构图,怎样设色,参照某家画法等等,这一点民间青花的画法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在民间青花中会看到有一些诗词被题跋在青花上,所画内容和诗词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早在唐代,王维的画被苏东坡这样称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文学和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水墨画史上是初创,这对后来水墨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自宋以后,历代画家经常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近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就说过“诗与画原则上不过是表达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程度的局限以外,其中是息息相通的”(摘自《傅抱石谈中国画》傅抱石著山谷编)。国画中诗画的结合出现在民间青花之中,说明有文人画家参与了青花绘制,或者受其影响,增加了青花水墨的写意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