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笔,就是请人捉刀代替自己写字作画,最后落自己的款印以应世,或者是由于画家本人名气太大,约件太多,无暇应酬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画坛的代笔现象历代有之,同时也是书画鉴定中较为复杂的问题。
书画的"代笔"情况大致有几种:由代笔人完成书画作品的大部分或某个特定部分,剩下部分交给书画家,等于共同完成,为"局部代笔";书画家在"代笔"人完成的作品上落款、盖印,或从内容到落款都由"代笔"人完成,书画家仅盖印,为"全部代笔";此外,受利益驱动等原因在明知某成品不是自己的笔迹时,或误将模仿品认做自己的"真笔",为"意外代笔"。以下这些名家,分别是哪一种代笔呢?
吴道子:找代笔也要看运气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吴道子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画家的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生活条件,不再到处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传说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当吴道子承接了一些大尺寸的壁画工程时,就需要有一些弟子为他充当助手。吴道子自己描线,他的弟子或其他工人替他着色,翟琰和张藏都是为吴道子的画着色的"代笔",而色彩浓淡效果良好。吴道子的壁画,据记载也有经过不甚高明的工匠着色而受损的。这时,吴道子的身份就是"创意设计师",只有当他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时,才是真正的创作。
丈夫为之代笔的管道升
管道升
管道升《烟雨丛竹图》
管道升,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封建社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这种偏见下的管道升却是一个才华横溢聪敏机智的女性,在当时女子16岁便可婚配的环境下,她一直单身到28岁才遇到自己的丈夫赵孟頫。赵孟頫也是一代书画大家,五岁起开始习字,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管道升擅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写字作画,共评共赏,其乐融融。二人的爱情故事也一直被传为佳话,如今大家常讲的“你侬我侬”就是出自管道升所写的《我侬词》,故此,至今书法界仍有人怀疑,管道升的某些书法作品是赵孟頫所写。
代笔者众多的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竹兰图》
文徵明是"吴门四家"之一,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又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居京为官四年,这无论在"吴门四家"还是"吴门四才子"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名显赫,四方求画者极多,有"文笔遍天下"之说。文氏一家的子侄和弟子都得其传授,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学生钱榖、陆师道、陆治、陈道復、居节、朱朗都师承其法,各有心得和成就。在这种情况下,文徵明要应酬四方,要子侄学生为他排忧解围而代笔,另又有子侄学生学仿他画法的作品,加上做伪者乘机混淆其中,如此状况,形成了文徵明画作的混乱。
文徵明本人无论细文、粗文,除了用笔含蓄温雅外,整个画面的"笔势"、"笔气"给人一种"韧"的感觉,代笔者除了技巧上的必然区别之外,作细文者往往过于呆板或是紊乱,作粗文者往往锋芒外露或是平板浅湿,缺少浑然一体的柔韧气质。文徵明画是长期修养的结果,是内心平衡与长久技巧训练的融合,这种安稳自在内心境界的流露,作伪代笔者无疑是难以做到的。
一般画家的画有早、中、晚期的不同,但由于文徵明早、中期作品本来存世就少,而成名后代笔画及伪作流通于社会的,大都是具有其后期典型风格的作品,所以,一般鉴定文徵明的画,主要须掌握他粗文、细文的特点。文徵明请人代笔,或有人乘机做文徵明假画,几乎是公认的。要分析透彻,除了要熟悉文徵明真迹之外,还必须下同样功夫来了解文徵明代笔者的作品,这包括这些代笔者本人画的风格和代笔文徵明画时的面貌。
傻傻分不清楚的董其昌
董其昌石刻像
其昌《高逸图》
董其昌书法作品
董其昌活着的时候,就让他的好几个学生为他代笔作画、写字,董其昌死后,那些自行代笔冒充董其昌作画、写字的更是不在少数。后世流传下来的董其昌的书画作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董其昌的代笔人多的原因之一是他身处松江画坛的主帅位置,加上礼部尚书的显赫官衔,公务十分繁忙;原因之二是董其昌书法负有盛名,求画者甚多之时,为了应酬需要,不得不由他的朋友、学生以及画工,乃至姬妾、侍女们代笔,从而给董其昌作品蒙上了扑朔迷离的面纱。据启功先生考证,当时为董其昌代笔的就有赵左、陈继儒等数十人之多,且属于"技艺高者为技艺低者代笔",因此后人鉴定董画,水平不佳者往往被视为真迹,而越雅致越精彩的作品,则很有可能被视为代笔。
清人笔记里说,可见名家随意应酬之作,真品常有不如赝品者,所以,真品和赝品不是靠工拙就能看出来的,也就是说,真品未必就是好的。还有一则关于董其昌的趣事:董其昌曾经给一个朋友写了不少的字,有一次,这个朋友拿着这些字去请董其昌自己品评哪一幅字最好。董其昌认真看了一遍,选出一幅结构绵密的作品,说这张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不料,这个朋友听了董其昌的话,又仔细看了看那幅字,笑着说这张字其实是别人临摹的,不是董其昌的真迹。说完,两人相视而叹。董其昌自己尚且看不出自己书法的真假,别人就更难鉴别出来了。
慈禧太后:画不好没关系,我的职业是太后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作品
慈禧太后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但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
其画多为工笔花鸟,工细称丽如绣织品,格调不高。据考证,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多为他人代笔,然艺因人为贵,其书画作品价位并不低,近年书画拍卖活动中亦有其作品。
为慈禧代笔的画家叫缪素筠,是慈禧绘画的最重要代笔者。慈禧对她优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月俸二百金,免其跪礼,常令缪素筠位居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而清末宫廷画家屈兆麟则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慈禧本人艺术鉴赏力、表现力的低劣,导致了她执政期间宫廷绘画以平庸著称。这期间既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画家,又没有创作出对当时的画坛,或对未来的画坛有影响力的作品。晚清的宫廷绘画在来自民间的、艺术上生机勃发的"海派"绘画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苍白无力,以致常使人们忽略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