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四月流觞》
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五月竞舟》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六月纳凉》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得便画舲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七月乞巧》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八月赏月》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九月赏菊》
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十一月参禅》
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十月画像》
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腊月赏雪》
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他解释说“圆明园”的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郎世宁《狩猎图》
郎世宁《聚瑞图》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哈萨克贡马图》45.5×269厘米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卷》 51.2×16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又称《八骏图》,画面综合、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更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骏马是郎世宁作品中常见的绘制对象,他笔下的马匹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他领会了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马是社会贤良的象征,封建帝王命宫廷画家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寓意着尊重社会栋梁、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郎氏以“八骏”入画并非偶然,渊源有自。据传古代周穆王有八匹良骥,一说是绿耳、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和赤骥(见《穆天子传》),另一说为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见《拾遗记》),周穆王曾经驾驭这八匹骏马遨游西方。于是,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的含义。
郎世宁《瑞谷图》
亲蚕礼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餵蚕,以鼓励国人勤於纺织的礼仪,和由皇帝所主持的先农礼相对。透过这样的仪式,不但有奖励农桑之意,也清楚界定男耕女织的工作区分,自周代以后,历代多沿袭奉行。 清初逐步恢复了亲蚕仪式,乾隆七年(1742)更仿古制建先蚕坛,并制定一套完整的仪式,由孝贤皇后於九年(1744)首先施行。〈亲蚕图〉共有四卷,分别描绘诣坛、祭坛、采桑、献茧的仪式,是由郎世宁率领金昆、程志道、丁观鹏等宫廷画家合作绘制的纪实画作,卷后有乾隆於十六年(1751)所作、怀念已逝皇后的跋,提及「命图以志之,藏於玺馆」,因此画作完成时间当在仪式进行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