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为什么在他身后享有非常崇高的声誉?他的艺术在西方的市场上达到了几千万美元的顶尖价位。
大多数人对他常常是这样的解读:即使在西方,一个这么天才的艺术家也很难养活自己,要到死后才会开始出名,他的画卖这么贵和他自己没有关系。
当时欧洲后印象派的三杰:高更、塞尚和梵高。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塞尚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里非常有钱,所以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高更也是成为金融界人士解决了经济的后顾之忧之后,到了30多岁才开始专心追求艺术;梵高的家庭当时在荷兰的宗教界和艺术界非常有声望,家里有人当牧师,他的两个叔叔和弟弟提奥都在经营画廊,而且他叔叔经营的画廊当时在整个欧洲都称得上是最著名的。梵高如果想把自己的画卖个高价钱,有比任何人都优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叔叔轻松就能把他捧红。
那为什么《梵高传》将他的经历描述得如此坎坷?主要是因为,梵高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且因为对艺术狂热的追求,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不着调的人。因为精神分裂,有极端的倾向,使他身边很多的人,甚至本来应该最亲密的人都很难和他搞好关系。梵高跟朋友吵架,气疯了,甚至把自己耳朵割了下来。可以想象,这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目光涣散,衣衫褴褛,走路跌跌撞撞,要么像喝醉酒,要么像吸了毒似的,如果我们看到了也会敬而远之。
可想而知,为什么梵高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么有冲击力,但在他那个年代却无法走入上层市场。因为上流社会有自己的礼仪和道德,很多人见到梵高也都是敬而远之,这样就使梵高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最后导致了自杀的悲剧。
在梵高去世后的不长时间之内,他的影响力就开始发酵,作品价格一路升值,很多同时代的画家受到梵高的影响,在创作上借鉴他的风格。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到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成为了西方艺术界一位标杆性顶尖人物。
梵高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在博弈论方面做出极大贡献的数学家纳什。生活中的纳什,跟梵高的性格非常像,也患有精神分裂,还被警察逮捕过,有私生子,完全是一个烂人。但他疯狂地活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就像梵高疯狂追求艺术的感觉一样。纳什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最后还是被整个学术界认可,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学术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天才人物往往都有这种极端的性格。我们在解读梵高的时候,会以惯常的角度来看,觉得这样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养不活自己。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能够被西方社会接受,最后他的地位在艺术史上不可动摇?
这样的人在中国艺术史上有没有?我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和梵高相类比的例子。中国的艺术家往往需要有一种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在艺术界立足。比如傅抱石,这人当然也有些才华,但他能得到很大的名声,与他当年和郭沫若的交往密不可分,郭沫若的推荐对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郭沫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干的工作是“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说白了,傅抱石跟郭沫若走得近,每年都主动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郭沫若,同时借郭的权力提携自己。这种交往水平,梵高哪里能有?
中国的很多学者也一样。我们想象一下,像纳什这样有很多天才原创思想的人,很多时候就因为不通人情世故,不善于和人交往,甚至可以讲上不得台面,很难得到大的荣誉和机会。中国一定也有像梵高、纳什一样具有原创性才华的年轻人,但他们可能最后在历史上湮没无闻,根本没人会知道他们的名字。
像梵高生下来,画画。他死后,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
当时欧洲后印象派的三杰:高更、塞尚和梵高。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塞尚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里非常有钱,所以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高更也是成为金融界人士解决了经济的后顾之忧之后,到了30多岁才开始专心追求艺术;梵高的家庭当时在荷兰的宗教界和艺术界非常有声望,家里有人当牧师,他的两个叔叔和弟弟提奥都在经营画廊,而且他叔叔经营的画廊当时在整个欧洲都称得上是最著名的。梵高如果想把自己的画卖个高价钱,有比任何人都优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叔叔轻松就能把他捧红。
那为什么《梵高传》将他的经历描述得如此坎坷?主要是因为,梵高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且因为对艺术狂热的追求,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不着调的人。因为精神分裂,有极端的倾向,使他身边很多的人,甚至本来应该最亲密的人都很难和他搞好关系。梵高跟朋友吵架,气疯了,甚至把自己耳朵割了下来。可以想象,这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目光涣散,衣衫褴褛,走路跌跌撞撞,要么像喝醉酒,要么像吸了毒似的,如果我们看到了也会敬而远之。
可想而知,为什么梵高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么有冲击力,但在他那个年代却无法走入上层市场。因为上流社会有自己的礼仪和道德,很多人见到梵高也都是敬而远之,这样就使梵高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最后导致了自杀的悲剧。
在梵高去世后的不长时间之内,他的影响力就开始发酵,作品价格一路升值,很多同时代的画家受到梵高的影响,在创作上借鉴他的风格。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到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成为了西方艺术界一位标杆性顶尖人物。
梵高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在博弈论方面做出极大贡献的数学家纳什。生活中的纳什,跟梵高的性格非常像,也患有精神分裂,还被警察逮捕过,有私生子,完全是一个烂人。但他疯狂地活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就像梵高疯狂追求艺术的感觉一样。纳什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最后还是被整个学术界认可,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学术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天才人物往往都有这种极端的性格。我们在解读梵高的时候,会以惯常的角度来看,觉得这样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养不活自己。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能够被西方社会接受,最后他的地位在艺术史上不可动摇?
这样的人在中国艺术史上有没有?我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和梵高相类比的例子。中国的艺术家往往需要有一种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在艺术界立足。比如傅抱石,这人当然也有些才华,但他能得到很大的名声,与他当年和郭沫若的交往密不可分,郭沫若的推荐对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郭沫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干的工作是“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说白了,傅抱石跟郭沫若走得近,每年都主动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郭沫若,同时借郭的权力提携自己。这种交往水平,梵高哪里能有?
中国的很多学者也一样。我们想象一下,像纳什这样有很多天才原创思想的人,很多时候就因为不通人情世故,不善于和人交往,甚至可以讲上不得台面,很难得到大的荣誉和机会。中国一定也有像梵高、纳什一样具有原创性才华的年轻人,但他们可能最后在历史上湮没无闻,根本没人会知道他们的名字。
像梵高生下来,画画。他死后,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