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被末代皇帝溥仪贴身收藏的国宝——田黄三连印






[日期:2013-03-13]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田黄三连印  清 乾隆(公元1736年
1795年)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偷偷带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一件虽然很小,却是特别的珍贵。溥仪把这件国宝藏在棉衣里,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溥仪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溥仪秘密收藏的这件东西,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叫乾隆田黄三连印,也叫乾隆田黄三连玺,是由三枚印章组成。

    这件三连印虽然造型小巧,可它其中却有大大的名堂。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图文字样的篆刻,还是做工的技巧方面,田黄三连印都有着不同寻常之处。

    三枚印章中有两枚是正方形,一个刻有乾隆宸翰,一个刻有惟精惟一。另外一枚刻有乐天字样,呈椭圆形。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乾隆皇帝想以此来表明自己精益求精、专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乾隆宸翰乐天玺文,被处理为印章的凸起部分,惟精惟一则是印章的凹陷部分,这两种刻印方式都是篆刻中所说的:阳文阴文。在布局上乾隆宸翰采用的是传统标准格式;乐天印则是字画结合,在字的的两边增加了螭文修饰,使整个印玺充满了动感灵性。

    乾隆田黄三连印上所有的石环全部是完全闭合的,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那麽,200多年前的清代工匠是如何做成这三条石链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三连印是由一整块田黄原石雕出来的,而且三枚小印完全由环链相连,这些环链也是由石头透雕出来的。为了把硬邦邦的石头化作灵活自如的细小链条,雕刻者在雕刻的过程中,采取了链雕的技法。石质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因为石质坚韧,稍有不慎就回造成链断石破,工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924年11月5日下午,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冯玉祥军队的重重监视下,离开了紫禁城,到后海泔水桥旧醇王府居住,成为一个普通的平民。在溥仪搬出皇宫时,带走了很多藏于皇宫中的珍宝,这枚乾隆田黄三连印也在其中。

    1932年3月,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伪满洲国崩溃,溥仪再一次仓皇出逃。就在溥仪准备从沈阳机场乘飞机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这时,这位曾经坐拥天下的清朝皇帝成为了一名阶下囚。

    在这几次的辗转中,溥仪对自己从北京皇宫中带出的珍宝多次甄选,最后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留下,偷偷藏在一个黑色皮箱里。而这枚乾隆田黄三连印,却被溥仪贴身保存。就这样,乾隆田黄三连印幸运地逃过了一次次的搜检,一直与溥仪贴身不离。

    1950年7月,溥仪被遣送回中国。当时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社会各界纷纷捐款买飞机大炮,溥仪经过几番考虑,最终将乾隆田黄三连印献给了国家。

    1997年8月17日,中国国家邮电部将乾隆田黄三连印印制成小型邮票,在全世界发行。从此,世界认识了田黄石,也认识了乾隆田黄三连印

    乾隆田黄三连印自1924年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后,辗转多年,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命运。如今,人们透过明亮的橱窗,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件稀世国宝,看到它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感受它所经历的200多年的历史沧桑。(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田黄三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