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未尽,秋已至,8月之初的瓷器课程我们迎来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主席孟树锋教授前来交大授课。除此之外,孟老师也带来了几位瓷器领域专家前来除了精彩的理论知识内容,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前往了浙江慈溪上林湖博物馆进行瓷片考察。
课程内容划重点
本次课程孟老师划分了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分别是北方青瓷(包括耀州窑、汝窑、北宋官窑、及个别有青瓷的窑口)、北方铁锈花瓷与黑釉瓷的技艺形式、以及北方白瓷与其技艺形式的内容。
北方青瓷以耀州窑为例,解析窑址方位、名称,历史背景,工艺技术与窑炉,制作工艺,如何鉴别以及收藏等内容。
北方重点窑口,耀州窑、汝窑、北宋官窑及个别有青瓷的窑口发展演变
陶瓷的基本概念(陶瓷的构成、窑炉等方面)
北方磁州窑的铁锈花瓷与黑釉瓷的发展历史与制瓷工艺
北方白瓷技艺形式与实践经验分享(贴花、雕花、刻花、印花、剔花、珍珠底、红绿彩等装饰技艺)
上林湖秘色瓷窑址参访学习
钱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孟树锋老师
北方青瓷的鉴赏与制瓷工艺解析
北方青瓷的第一部分,孟树锋教授以耀州瓷为例进行细致讲解,什么是北方青瓷?地域怎样划分?耀州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演变;现代青瓷专家与老艺人们的研究成果展现等内容。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带大家身临其境的走近全国各地的青瓷窑址,展现耀州窑的别具一格与匠心技艺。
另外,孟树锋教授也针对汝窑、北宋官窑及个别青瓷窑口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自身开片制作的经验分享,让同学们拥有画面感。
北方铁锈花瓷与黑釉瓷的技艺形式
在介绍北方铁锈花瓷与黑釉瓷的技艺形式之前,孟树锋教授依旧从陶瓷的基本概念着手,包括讲解了陶瓷的历史演变;陶瓷与瓷器的区别(原料、胎质的成分等方面);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的分类;陶瓷的基本构成;烧制的窑炉;陶瓷的气氛等,为同学们打好“底层地基”。
接下来则进入北方磁州窑的铁锈花瓷和黑釉瓷内容讲解,针对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结合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绘画图案,精细到虫鸟鱼兽的笔画研究,不同区域的特色瓷器解读,成千上万的实际案例讲解,让同学们对此能够拥有深刻的印象。
课间,孟老师与同学们就实物展开讨论
北方白瓷与其技艺形式
北方白瓷起源于三千年以前的白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种之一,创烧于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改进而烧制成的。白瓷的诞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飞跃,为此后历代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孟树锋教授从白瓷起源说起,梳理历史脉络,并结合实际陶瓷图片,为大家还原了一个完整的白瓷发展史。而后又结合白瓷的制作技艺,包括贴花、雕花、刻花、印花、划花、剔花、珍珠底、红绿彩装饰的技艺等。更是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制瓷经验与如何收藏鉴别白瓷的方法。
孟树锋教授曾说:“把艺术和技术完美地融为一体其实很难,因为陶瓷在今天被分得非常细,能融会贯通的人很少,特别是在景德镇,早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民族工业革命,分工很细,一件作品整体的花纹可能由几十个人合作完成,有的人甚至做了花心却完成不了花叶。还比如,在景德镇,画釉上的一般不画釉下,画古彩的勉强画画粉彩,再画青花就很难,画花的不能刻花等等。”
孟树锋教授在制瓷方面,创作的作品力求每一件都值得人们探究和追溯,他也在课中从资深当代工艺大师角度解析当代瓷器如何鉴赏审美,以及代表性的大师和市场价值等。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看到这些当代瓷器作品的时候,能感知时代环境、社会背景,感知精神面貌、人文思想,以及对材料驾驭和对工艺处理的能力。
课后闲余时间,同学们与孟老师共同探讨交流
最美窑址上林湖 实地揭秘秘色瓷
经过两天的理论学习,本次课程中的第三天,我们跟随孟树锋教授一同前往慈溪上林湖窑址,并与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越窑·秘色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闻长庆老师共同展开教学。在窑址中心穿越历史,感悟千年古瓷的魅力与文化。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一个以上林湖窑群为中心的群落遗址区,分布着一百二十余青瓷窑址,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20公里的湖岸线上。其内博物馆展示上林湖作为唐宋越窑中心产地的制瓷工艺水平及其对其他窑场的影响,秘色瓷的历史地位以及唐宋时期外销瓷重要生产基地对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在参访完上林湖窑址之后,我们来到了闻长庆老师的秘色瓷研究基地,并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对珍贵瓷器藏品进行上手实践学习。
三天的精彩课程落下帷幕,孟树锋教授的理论结合实战教学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北方重点窑口的内容暂且告一段落,就让我们一同期待十月景德镇移动课堂,在那里共同聚焦青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