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老街区保护之辩






[日期:2010-08-30] 来源:瓷都晚报   作者:王勇 [字体: ]
上姚家弄13号
    上姚家弄东至徐家街,西至中山北路517号,77岁的吴仕珍就住在上姚家弄13号。
    上姚家弄13号的木制大门上,钉着一块金底黑字的铜牌,上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姚家弄民居”、“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二○○五年七月公布”等字样。
    吴仕珍的爷爷吴春保以贩茶为业,共计兄弟三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吴春保与兄弟出资建房,这就是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高达两层、木质结构的上姚家弄13号。
    吴仕珍和姐姐吴社湘自出生后就住在13号,文革时别人以女儿不能继承遗产为名,将姐妹俩的房产收归国有成为公产。此时13号的内部结构已被改变,要知道吴社湘生下了7名子女,吴仕珍也有4名子女,解决这一大家子人的居住问题并非易事。
    13号成为公产后,有两户异姓人家租住了进来。直至文革结束后,政府落实政策,将这栋大房子的所有权还给了吴家,那两户租房客才离开了13号。
    尽管徽派建筑风格的13号内部装饰并不奢华,但雕有中国传统纹饰图案的内厅大门、造型古朴别致的木窗,仍然让步入其中者像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房屋内部绝大部分地面都未铺设水泥或砖石,黑黝黝的泥土鼓出一个个小包,被一层淡绿色的青苔所笼罩,赤裸裸地展露在来客面前。
    由于吴仕珍的堂叔在解放前加入红军队伍,这应该是上姚家弄13号和住在里面的人,没在文革时遭遇红卫兵或其他革命人士冲击的重要原因。
    如今吴仕珍与老伴、姐姐吴社湘三人都住在上姚家弄13号,姐妹俩的子女都已搬离此处,前几年文保工作人员多次登门拜访,搜集13号的建造年代、建造者身份、内部格局等信息。
    自从5年前被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到13号的陌生人多了起来,就连当地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也不时会带着参观者来访。
    汪本柱认为,中山北路的中渡口至瓷都大桥路段,类似上姚家弄13号的古建筑不胜枚举,从它们身上可以找到以前老景德镇人工作及生活的痕迹;作为文物,它们应该被保护,在得到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可发展为优质旅游资源,为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筹码。
    尽管许多人都认识到中山北路等老街区的文化价值,但在如何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上,景德镇人的意见却并不统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