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保护OR局部开发
在对文保界及旅游业人士的走访中,针对中山北路、中华北路等景德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问题,根据受访者给出的答案,可分为全面保护与以点带面式开发两种。
文保界中有不少人都持“全面保护论”,对这些老街区的保护原因自不必多提,他们还谈到为了促进旅游事业、拉动城市区域经济,景德镇多年来一直都在“造古”。
如将店铺建筑均按明清风格建造的古街,不日便可投入使用的“红店一条街”,都是“造古”的典型事例。
不可否认,无论是古街还是“红店一条街”,对于瓷都旅游业的发展都可作出贡献。但造出一条古街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不如选择在类似于中山北路这样遍布古旧建筑的老街区,就地将其打造成“不掺假”的旅游景点。
如果要将老街区营造成新的旅游景点,中山北路的优势尤其明显,除了那些古旧建筑之外,由于其沿街建筑临昌江而立,前门是街、后门是江,颇有乌镇等江南水乡之韵味。同时政府可以引导陶艺家将工作室、瓷用毛笔商贩将商铺均转移至中山南路,这样老街区的古味与瓷味就更加明显。
但部分旅游业人士则对“全面保护论”不太赞同,理由是要将老街区恢复利用,其花费也很巨大,对于景德镇而言并不太现实。
与此同时,景德镇的古旧建筑均缺乏美感,这与老镇的发展史有关。历史上的景德镇一直是产业经济城市,并没有土地经济那么稳固;“匠从八方来”固然成就了景德镇的瓷业辉煌,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匠与商在赚钱之后,只会回老家购地建房,只是为了满足居住需要,他们才在老镇随便修盖造价低廉、原料来源方便的窑砖房。
别说是中山北路,整个景德镇老城区,都找不到一所进士宅第。
这并不是说景德镇没有出现过进士,而是这些在景德镇成长学习的进士,都跑到原籍去建牌坊修祠堂。
以上原因造成景德镇的古建筑从美学意义而言普遍缺乏欣赏价值,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将其修复的意义并不太大。
但这并不是说对景德镇所有的老建筑都置之不理,“全面保护论”的反对者提出,应该从这些老街区中遴选出若干既具美感、历史意义又较为特殊的建筑物,进行重点保护与修缮。选择需进行保护的老建筑时,应以单个的建筑为一个点的角度来考量,之后将所有符合要求的老建筑,予以必要的文化包装后对外推广。
“两三个点带动一个区域,若干个点激活一座城市”,一位旅游业资深人士称:“相对于‘全面保护’式的开发,这样做既可避免财力不足带来的窘迫,又能通过吸引‘背包客’式的游客拉动地方经济。”虽说老街区“全面保护”的支持者与“局部开发论”的观点持有者意见不一,但他们对于景德镇老街区的深厚感情,我们却无法否认。
毕竟,瓷文化是景德镇的根,而这些老街区是景德镇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