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城市改造
景德镇瓷器名气很大,但城市建设落后,人称“草鞋码头”,到了解放前夕更是破烂不堪。把景德镇的城市面貌,建设得象它出产的瓷器那样美丽,是我的愿望,也是其他领导人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个愿望真是困难重重。一是要在旧城市的基础上建设新东西;二是要有预见,想到将来的需要;三是要解决资金、物资和技术上的难题,还要统一众说纷纭意见。应该做的事没有力量,不应该做的事又迫使你非做不可。很多问题考虑来考虑去,做不出决定。有时不做,倒可以得过且过;要做,却要担一些风险。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以只争朝夕的气概,抱着为争取胜利而作出牺牲的精神,决定改造旧城市,建设一个符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文化需要的新城市。为此设立了一个城建局,集中了一批专业人员,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比较,提出一个方案:新建一条市内中心马路:建一个人民广场;建一座饭店大厦;连接城乡内外交通;兴办各种城市设施。
开辟珠山中路
这条路于1956年6月动工,年底竣工,全长1600多米,今称珠山中路。当时的构想是:这条街道的建设水平不能低,今天不挨骂,明天不挨骂,后天也不能挨骂。原来的珠山路,只是公馆岭那儿一小段(今市政府门口),街面很窄,往东是条弯曲的苏家弄,只有一米多宽,最宽处公主岭也只有5 米。决定拆宽100米,其中马路为30多米,两边盖房的地基大约各为35米。人行道栽法国梧桐,由杭州园林部门帮我们备种,付给适当费用。马路东接人民广场,西至昌江河边,两旁建筑物起码要求三层以上,要有现代化水平。新建瓷都大厦,楼高七至八层,成为这条的最高建筑物。
最大的工程是拆迁。那里有工厂、窑场、商店,还有500多户居民。首先要安排好几百户居民住地,没有救世主帮忙,只能靠自己动脑子想办法。先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反映倒也简单,群众说有房子住就行。这个最低要求,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小问题。工厂问题还好办,经济上暂时受些损失就是了。500户住房得马上动工。住房归房产公司管,他们组织工作人员调查了能住人的公产公房的实际数。我直接下去访问过拆迁户,也开过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拆迁户最不放心的是怕路建成了住房没人管,我即责成房产公司负责到底,一户一户地落实。有的住公房,有的暂时投亲靠友,实在没有地方住的就临时安排几户住一幢大通房。经过大家努力,所有拆迁户总算全部搬走了。使人担心的是:暑热严寒,下雨涨水,情况会怎么样?那100米宽,1600多米长,一眼看不到头的近20万平方米的地面建设,什么时候能完成?半途停下来会是什么结果?问题会出在哪里?恰好邵式平省长到景德镇视察工作,我们就向他汇报,又带去了现场。他指示我们说:“你们把路修好,大家就没有意见。”这真是简单扼要的高明之见!于是我们集中精力修好路。我们的群众实在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担心,不但没有过高要求,而且积极配合政府克服困难。他们都有一种光荣感,都为修路做出了一份贡献,情景十分感人。
珠山路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两旁的商店建筑物相继矗立,梧桐成行,房屋整齐,当时算得上是一条现代化的马路了。它出现在群众面前,群众无不称赞。
新建人民广场
这是全市人民重要的大型活动场所。可容纳5万人集会,有九条马路通向东西南北,当时建成了6条。那里原是菜地、水坑、大沟,没有象样的建筑,不用拆迁住户,投资不大,主要是用劳动力来填平的。珠山大道就直达广场的。广场的东头建一座开大会用的主席台,当时市长的设想是,因拆马路,有一幢完好的会馆古建筑,可搬来广场作为主席台,既很壮观,又可保留这座古建筑,维修一下花钱不多。我很赞成,说:平日可做图书馆用,这样有利于看管好房子,加上地点中心,既使不开大会,平时也会有许多人来活动。我们就这样议论,又听取了多方面的建议,便形成了一个方案: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动员机关干部义务劳动,各级领导带头参加。1954年3月动工,不到一年,广场建成了。除了开大会使用外,开展群众性的活动也很方便。平日,人们也来这里散步、晨练,逐步地形成了一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新建景德镇饭店、群英堂
全国各地来景德镇经商购买瓷器的人很多,应该有个象样的饭店接待。因此,建个景德镇饭店是必要的。市委讨论,先拿20万元,以后再逐步想办法。景德镇饭店于1959年动工,1961年底竣工,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容量达800—1000人。同大城市比较,这个饭店仍属中低档,但对当时的景德镇来说,就算不错了。一是容量大,有500个床位;二是设备全,有供电供水设备,有卫生间、餐厅、会议室、停车场、电梯;三是楼房高,是景德镇第一幢高层建筑,老年人习惯称其为“七层楼”。加上它地势很高,面向人民广场,雄视珠山大道,颇引人注目。30多年过去,它接待过无数国内外宾客,为发展经济、美化市容,起过历史作用,至今风韵犹存。
珠山路还有个大的建筑,就是群英堂。那是以公房租金为主筹建起来的。1959年动工,1960年竣工。它的梁架跨度大,面积8200平方米,厅内1500座,有电风扇,有铁架软座椅子,门面宽阔,气势雄伟,成为珠山路中段的一大景观。当时曾拟称“瓷都大剧院”,或大影院,但考虑到主要是开大会的群众活动场所,而且冠以“瓷都”两字似有自封自大之嫌。正值建成不久市里要开一次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群英聚会,于是有人提议就叫“群英堂”,也含有群众是真正英雄的意思。由于它巍峨的矗立在珠山中路,较为显目,渐渐地成了人们问路的标记。
新建算来水厂
自来水厂,是上海帮助设计的新工程。难题是自来水管不容易解决,有人提议用瓷管作进水管,经慎重考虑没有被采纳。派罗明同志去国家计委找我的老领导顾卓新主任要管子,要到了一些,以后省计委又给我们列上计划,问题得到解决。工厂、单位、家庭用水都满足了,大家十分满意。说过去从河下挑一担水,很艰难,打一眼井也很不容易,现在有了自来水,这才真正象个城市的样子了。
新建汽车站
随着城市人口流动量的增加,旧有的小汽车站已不适应了。按市政发展规划,车站要搬家。省交通厅说,他们没有钱,后来同市长商量,由我们市里出钱,他们设计,归他们使用。这个方案,省厅公路局很称赞。他们设计得很好,停车场也大,售票、办公、行李、候车室的布局都很合理。新车站于1955年动工,1961年6月竣工,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当时在全省算是首屈一指。后来我们修建昌江大桥,他们很支持,技术上给予很大帮助,还给了20万元钱。
开辟风景区
莲花塘,这是民国初年开发出来的,青山环抱,风景优美,我们经过维修,用以接待内外宾客。1954年,又新建了人民公园,人民公园位于国道与昌江之间,方便了市民游乐。同年,又开始将枫树山林场改建为森林公园,融发展林业和城市美化于要体。加上四个剧团、五个电影院,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大大改善,外地人来了反映也不错。我市京剧团名角辈出,地方剧团好戏连台,在省内颇有好评,也曾被中央庐山会议调去汇报演出,主要演员受到周总理接见,文化部知名人士来景时亦多有赞誉
向东扩展城区
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城市首先向东郊扩展。迁去了一批瓷厂,新建了机械厂、水泥厂、化工厂、耐火器材厂及陶瓷学院、陶瓷研究所等。东郊规划区长达10余公里,开辟了宽阔的马路,并陆续铺了水泥路、柏油,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市区马路相继建成通车的有:莲社北路、东郊两条主干路、昌江大桥两头东西马路、沿河路和三宝蓬路。有的全部翻修,有的及时抢修,使之保存完好水平。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搞城市建设也成了领导干部搞修正主义的一大罪状。人民广场成了批斗领导干部的场地,高层建筑也成了领导干部的罪状。游行示众,挂牌批斗,关压折磨,就是因为搞了那么多的城市建设,似乎这些建设都是给领导干部享受的。不仅如此,还使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牵连。公正讲,市长在城市建设上是有功的,他为城市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日夜操劳,然而,他在“文革”中受的罪也最多。
作为城市的领导者,搞好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无可非议的。这在当时,就已为人民群众所肯定。我常到筑路工地去,同修柏油路面的工人见面。有一次我说:你们按期完成任务,请到市委礼堂开庆功大会。后来他们真的报喜了,他们提前完了工,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铺柏油路很辛苦,他们的积极性实在感人。我作了简单讲话,想给他们一点奖励,有人建议奖一头肥猪慰问,大家听了热烈鼓掌,并表示:今后有什么任务下达,保证完成。昌江大桥两头的路面,因下雨损坏严重,有汽车司机告诉我,我就转告城建部门组织人力去抢修,结果他们组织了200多人,领导带队,半天时间就抢修完了。这种召之即来的革命精神真可贵,我们在工地现场表扬他们,大家情绪很激动,表示今后市区若有地面损坏,一定及时抢修。司机们对市里领导关心公路建设的事都牢记在心,有一次我从南昌开会回来,买了班车上的一号座(那时候我们常乘班车出差),但是司机一般是不同意卖这个座位的,我就往后边去座。后来他问我是不是赵政委(大家习惯称呼),当他弄清我确是赵政委后,便拉我非坐在前边不可。他说:我不认识你,但听说你对公路很关心,对司机很关照,不但节省了国家汽油,还节省了我们的时间,我们都很崇敬你。我真没想到,一个人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竟会有人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