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千年汝窑的复兴之路






[日期:2018-01-19] 来源: CUBN看河南  作者: 郭杰 [字体: ]

      1957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生产和龙泉窑”。

      建国初期,百废待举,一个共和国的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会专门对汝窑作出批示呢?

      汝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历代古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罕之器,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汝瓷作品《荷花碗》 作者: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上世纪50年代,一些外宾来中国访问,其中有些喜欢中国瓷器的,找到外交部当时的外事人员,向他们要“雪拉同”。外事人员不懂,就回答说:没有。对有些不是很熟悉的外宾说没有,也就算了。但后来,有位苏联专家也要“雪拉同”,大家就重视了,不能回答说没有。苏联专家拿着茶杯说:就是这类东西。外事人员说瓷器嘛,我们有著名的景德镇、唐山的瓷器。拿最好的给他们看,他们却说:不是,直摇头。后来,外事人员到故宫陶瓷博物馆问陈万里。陈万里是中国青瓷专家,他喜欢中国陶瓷,《中国青瓷史》就是他写的。那些外事人员到故宫博物馆找到陈万里。那时候陈万里已经70多岁,当他知道苏联专家一定要“雪拉同”,就笑了起来:“雪拉同”就是我们青瓷嘛!在中国的宋朝,青瓷出口到东南亚,后来到法国。法国人对青瓷非常喜欢,认为是世界上的珍品。当时法国很流行一个小说,里面男主人公是个牧童,名字叫“雪拉同”,他的衣服颜色像青瓷一样,淡青色,一年到头穿这种衣服。他就像中国的西施一样有名。大家说就叫“雪拉同”吧。这样就叫开了。后来,欧洲这些国家都叫“雪拉同”,美国也叫“雪拉同”,青瓷就是“雪拉同”。

      这件事周总理知道了。当时,他决定叫轻工业部赶快恢复青瓷。他说,中国五大名窑都要恢复,外国人来访问中国就要看这些东西。

      半个多世纪以来,汝州的工匠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为恢复汝瓷,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终于叩开了汝窑那神圣的殿堂,向共和国总理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天,在汝窑的故乡——河南汝州,跨越千年的隔空喊话,让我们又重新回眸,把目光锁定在让世界为之叹服的——中国汝瓷。

      青瓷之美,美在灵动。

      汝窑是古人遗留人世最美丽的瑰宝,它是自然的灵动,复古的美学,是后世仰慕追寻的典范。

      大自然是最神秘的设计师,她用最为普遍存在的铁元素,给了汝窑美丽而不妖娆的样貌,或作碗,或为瓶,素雅而沉静,莹润而淡泊,一袭清雅,有天地之大美,又带着诗的优雅,词的韵味,温润纯朴,若平湖之水,宁静而致远。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技术的精进和气质的娴雅,成就了汝窑,也开创了汝州制瓷业前所未有的繁盛。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汝州辖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窑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一带;南北从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到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到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区达到了300多处。这些佐证足以证实,在宋代,汝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面朝黄土背朝天,厚重的农耕文化,为汝州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源泉。物产丰富的汝州,文化积淀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制陶业已经成熟,距今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煤山、大张、中山寨等都有陶器生产。娴熟的制陶技术为唐宋陶瓷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汝州具备生产汝瓷的条件,汝州所辖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和黏土,是做坯品的原料。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储量丰富的煤和满山的树林、灌木丛,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崇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

      汝州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窑瓷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越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这种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这些釉面温润色泽典雅的瓷器,那淡淡的天青色,是一种清淡含蓄、最适合道家的审美情趣。

      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汝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都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综观历代文献关于汝窑的记载,仿佛在诉说一个悠远缥缈的神话。它的釉中,气泡闪烁亮如攒珠;它的胎中,玛瑙点缀灿如金星;它温润的釉色,如同万花筒,在不同的光照下幻化出不同奇妙的光晕。即使在南宋时,汝瓷已成稀世之宝。它仿佛一颗耀眼的流星,经历了瞬息辉煌而遽然湮灭。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瓷器烧造的又一座高峰,曾创制多种精美盖世的瓷器,也曾大规模仿制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但惟独仿制汝瓷失败,以至乾隆无奈地写道:“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目前,传世的汝瓷全世界仅存不到百件,成为稀世珍宝,历代帝王视之为吉祥之物,汝瓷也成为官宦人家的富贵象征。历朝历代的昌平盛世时,都有人仿烧汝瓷,乾隆皇帝还专门让景德镇仿烧汝瓷。然而,由于汝瓷的配釉独特,工艺失传,仿烧无一成功。所以,清代诗人孙灏便发出了“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哀叹。

汝瓷作品《弦纹尊》 作者: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复兴之路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到了宋代达到鼎盛。宋代的青瓷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最高峰,所谓“炉火纯青”指的就是青瓷。

      靖康之变后,汝窑在战火中毁灭了。然而,汝窑瓷器美丽而又高雅的釉色和精良的制作工艺令历代仿烧不止。

      1953年,周恩来总理向全国发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的指示,又在1957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国家轻工部做出了《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周总理的批示很快下达到了当时的洛阳地委,洛阳地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精神很快传达到了当时隶属洛阳地委的临汝县(现汝州市),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汝窑生产。

      然而汝窑已经衰落了将近千年,凋敝之极,懂得烧制诀窍的窑工寥寥无几。

      由民营民生汝瓷厂改制的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主要产品为粗瓷民用碗、盆,也兼烧瓷缸、耐火砖等。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在首都北京筹建十大建筑时,人民大会堂的宏大建筑装饰要求各省将代表地方特色的作品选送北京,陈列在各省展馆,河南省的三瓷(汝瓷、钧瓷、唐三彩)成了必不可少的展品。河南省以一项必须按时完成的政治任务下达给各县市,临汝县汝瓷厂接受了该项任务。为了尽快完成人民大会堂陈列汝瓷的任务,省轻工业厅专门抽调河南省艺术学院教授粱冰潜、工艺美术公司工艺师李绍翰为主共同设计汝瓷花盆与花架的造型和图案,并从汝州抽调绘画技术人员,组成了由郭遂负责泥、釉料配制,河南省轻化工业厅陶瓷顾问周凤祥为技术指导,孟祥泰、裴庭甫、杨桂荣、苏天炎为雕刻工,由张留、胡西昆等为烧成工的临时突击机构。

      技术人员用最原始的方法加工原料,一勺一瓢的配釉,在做好的胎体上刻制图案花纹,并在烧制缸、碗的直烟窑中代烧,因在粗瓷釉内加上了着色剂,所烧产品不具有古汝瓷的特色。虽然汝瓷釉料的研究和烧成工艺尚处于蒙昧阶段,所烧产品并不十分完美,但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郭遂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1959年的全国工艺美术技术人员、艺人代表大会上受到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71年,由河南省洛阳地区组织,临汝县汝瓷厂派张全、马永杰携带汝瓷产品247件首次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所带产品被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抢购一空。汝瓷自此走出了国门,名扬海内外。同年临汝县汝瓷厂阎金定、郭留江再次参加广交会。1972年临汝县汝瓷厂郭连成等又一次参加广交会,所带汝瓷产品引起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1973年,在广交会参展的4箱160件汝瓷产品被外商包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美国、香港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在交易会上与广州外贸签订了供货合同。汝瓷厂第一次接受了由国家外贸下达的订单,开始批量生产出口。

      由于汝瓷厂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面对大量的外贸订单往往不易按期完成,最典型的是日本客商的一笔500件汝瓷风头龙柄壶订单将要到期,在烧成装箱后,按照正常的交货运输办法已经无法按期交货,为了保证信誉,国家外贸局不惜重金用飞机运送到日本。为了扩大汝瓷的生产规模。1973年由国家轻工业部拨款41万元,后来又追加了90万元,在临汝县城西北赵庄村对面临登公路西侧征地100亩,筹建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并从原临汝县汝瓷厂抽调70余名干部工人,开始进行汝瓷专业研究与生产。

      1975年,面对汝瓷快速发展但人才奇缺的现实,在县工业局的支持下,厂领导顶住压力,在各车间选派人员50名,赴浙江龙泉取经学习。此次外出学习,为汝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回来后大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了厂长、副厂长、车间主任、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工作,不仅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现在汝州的几十家汝瓷企业的创办人,大都是从原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下岗的技术工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级、省级大师。

      20世纪80年代,汝瓷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了使技术骨干能充分发挥作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成立了以技术厂长牵头,技术科长主抓的汝瓷造型设计室、汝瓷试验室、汝瓷原料化验室。对汝瓷的新产品开发、汝瓷釉色研究、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同时积极学习龙泉等地区原料配制、烧成、成型等工艺技术,引进并建成了65米长的隧道窑,增添了球磨机、滤泥机、滚压成型机等设备,对当时的汝瓷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4年汝瓷天蓝釉试验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986年,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生产的双龙瓶、内花碗、鸡心碗、玉壶春等9种产品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会上一举夺魁,获得“金杯奖”。同年,汝瓷17号豆绿釉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研制成功,该项目获198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1988年汝官窑天青釉、月白釉陆续实验成功,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引起整个古陶瓷界震动,成为汝官窑全面恢复的重要转折点。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内陶瓷专家学者和汝瓷爱好者亦纷纷到汝州参观汝瓷并题词题诗,对汝瓷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会长冯先铭,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叶喆民,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陶瓷专家汪庆正等多次赴汝州参观、考察和指导工怍。

      汝瓷的恢复试制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在国内外的展评会上屡屡获得大奖。同时为汝瓷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也屡获崇高荣誉,汝瓷精品亦被国内外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成为汝瓷市场的主力军。汝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在行业发展规划、组织领导、业务培训、科学技术等方面予以协调和指导。为规范汝瓷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推进汝瓷产业化建设,2004年6月25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召集,在北京召开了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经过评审,专家一致通过对“汝瓷” 进行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的专家审查。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104号)通过了对汝瓷扩大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申请的审查。在汝瓷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汝瓷“原产地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公告后,方可使用汝瓷“原产地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2010年9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隆重开幕;9月24日,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举行。中国邮政发行汝窑瓷器传世珍品一套十四枚邮票;9月25日,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6年,举办汝瓷文化周系列活动,改革开放的春风促进了汝瓷文化的发展,知名人士不断到汝瓷原产地寻宝旅游,为汝瓷原产地带来空前繁荣。

      汝瓷的研制,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悲壮。60年来,为了共和国总理的嘱托,一代瓷人为汝瓷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这中间,汝州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此同时,每行一步,从中央到地方,国内顶尖的陶瓷专家都给汝瓷的研制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古瓷专家耿宝昌和刘伯昆,从汝瓷研制开始,就和汝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2014年,92岁高龄的耿宝昌还亲临汝州,指导汝瓷研究发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博专家,他对汝瓷指导不遗余力,直到去世前,还在一直关注着张公巷的挖掘和研究。轻工部陶瓷专家李国桢,从汝瓷研制开始,常驻严和店,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汝瓷的发展上。在汝瓷的发展史上,我们能记下一大串的名字,他们都是汝州汝瓷恢复的幕后功臣。

汝瓷作品《仿古盘》 作者: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再造辉煌

      近年来,汝州市充分挖掘汝窑的发展潜力,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2000年4月,张公巷一户居民盖房时,挖出了很多瓷片。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大国工匠朱文立赶到现场,捡到数十片典型的窑具,之后在张公巷路东的另一户居民院内打探孔,结果一个孔内出土了60多件素烧胎片,制作精细。

      2004年初,河南省考古所对张公巷进行第三次挖掘。

      2004年5月20日,“汝州张公巷窑址论证会” 在郑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古陶瓷界、考古界权威,对张公巷新发掘的窑址和出土的实物标本进行了论证。大多数专家认定,张公巷出土的瓷器在釉色、烧制技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人们寻找千年的“北宋官窑”。

      2006年,汝州张公巷窑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6月,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0年9月,汝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2011年,汝州市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华名窑·瓷魁之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是那么惊人的巧合,在汝州城区是寻觅千年的官窑遗址,而在城区数公里外的原汝瓷一厂,也是在北宋汝窑严和店遗址上,守着这块宝地的汝州迎来了它的第三次辉煌,2014年3月,汝州市将汝瓷列入“十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为了加强对张公巷窑址的保护和利用,依据汝州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在张公巷窑址上建设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益性遗址博物馆。

      与此同时,2015年汝州市委、市政府开始规划建设中国汝瓷小镇,地址选在蟒川镇产业集聚区南部严和店窑址附近。

      按照规划,汝州市围绕全域旅游和“精品化、艺术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理念,坚持“文化+科技+产业+旅游+休闲”的发展思路,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的理念,发挥汝瓷文化名牌优势,吸引全国五大名窑企业和返乡创业人员入驻,规划建设了中国汝瓷小镇暨中国汝瓷小镇。

      中国汝瓷小镇距宁洛高速出口仅3.5公里,通向园区的道路为双向十车道,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小镇紧靠九峰山和蒋姑山两个旅游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近12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与中科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全面合作,由上海合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园区设计详细性规划,并由河南三建和中国六冶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资约10亿元,2015年10月开工建设。其中,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已完工;中小企业生产区,将成为承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平台,目前,已经有65家汝瓷企业入驻。创客源区、中国汝瓷博物馆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如今,中国汝瓷小镇是“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和“省级田园综合体”。

      2016年12月21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中国质检报刊社举办的2016“质量之光”年度质量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北京厅举行。汝州市汝瓷成功入选2016“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

      2017年,中国汝瓷小镇荣获了“全国特色小镇”。

      2017年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亿9430万港元天价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这是继2012年香港苏富比经过34口叫价,以2.0786亿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之后,再一次刷新汝窑瓷器在高端拍卖市场会的极致表演。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今天,为更好地弘扬汝瓷文化,发展壮大汝瓷产业,汝州全市人民正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起点、规模化、可持续为原则,规划建设中国汝瓷小镇,打造成集汝瓷生产、销售、科研、培训、展览、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汝瓷文化圣地。一个令人神往的故事,正在汝州这片沃土悄然发生。

      目前,汝州市拥有玉松汝瓷、朱氏汝瓷、宣和坊汝瓷、廷怀汝瓷、弦宝汝瓷等汝瓷开发企业、汝瓷研究所120多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汝瓷的品牌建设正上演着另一种“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魅力。

      汝瓷在出炉一瞬间,因为温度变化,釉面崩裂开片的声音,如无数悬挂的玉铃,因风吹过而回环相击,声如天籁,令人屏息。

汝瓷作品《八卦鼎》 作者: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每每,当一窑汝瓷的火光熄灭,1300℃的炽热逐渐褪去,汝瓷釉面随之细微开裂,如春雪融化、冰河初开。这声音曾经在汝州的夜里绵延不绝,随之沉寂于历史的长河。千年窑火造就了瑰丽绚烂的千年瓷韵,今天,新时代的工匠们怀着同祖先一样的忐忑心情,夜夜侧耳倾听……(作者:汝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郭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