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坛泰斗王锡良与景德镇百年的沧海桑田






[日期:2019-10-11] 来源:杨公子的陶瓷日志  作者:杨公子 [字体: ]

      王锡良老先生,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现年98岁,当代瓷坛泰斗。

      时光回到了2004年,那是中国经济吃人口红利最鼎盛的时期,房价已经悄然在上涨,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经济的快车道刚刚上路。就在这一年,中国轻工业部轻飘飘的一张纸,让南方一个小镇——景德镇为之震动。中国轻工业部将“中国瓷都”这一个名号,授予了广东潮州。这时候恰逢景德镇的“千禧年”,因为在一千年前的公元1004年,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与了昌南镇,景德镇从此而得名。

      景德镇千年大喜的日子,“中国瓷都”称号却被广东潮州拿下。此情此景,恍若武当派的张三丰恰逢百年诞辰,武当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而仙风道骨的张三丰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明教前来贺寿的人当场被打吐了血。武林哗然,陶瓷行业哗然,景德镇陶瓷行业哗然。一时之间,政府、媒体、民间组织,为了这个搅了寿宴的“中国瓷都”,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好不喧嚣,但终究只能草草了事,景德镇索性就改了,叫“千年瓷都”。

      再后来,福建德化在2015年被联合国授予了“世界瓷都”称号,景德镇陶瓷从业者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愤怒与不甘,“瓷都”之争再一次搬上了风口浪尖。假如说2004年的瓷都之争,景德镇尚有反手之力,而11年后的景德镇大概只能说说历史或艺术了。因为在2004年到2015年这十余年中,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景德镇在生活陶瓷方面的无论是GDP还是陶瓷工业技术或是先进的生产线,已经远远落后于潮州和德化了,更不提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强国。

      之前一千年里,千年瓷都景德镇凭借着高超的制瓷技术将全国窑口打得心服口服甚至让诸多窑口直接消失的无情吊打历史,一去不复返。而在这全国工业生产和经济大发展的十年,却是景德镇陶瓷在艺术瓷上炒得最火热的十年,可惜。2015年的景德镇已经无法再去说生活瓷或工业瓷,只能说艺术瓷了,只能说我们是千年瓷都,我们有官窑,我们有御窑厂,我们有珠山八友,我们还有王锡良等诸多陶瓷艺术家……

      然而,官窑和御窑厂已成为了历史遗址,珠山八友也早就驾鹤西去,唯一还留世的只有以王锡良为代表的景德镇老一辈陶瓷人,幸运的是,景德镇还有“王锡良”,不幸的是,景德镇只剩下“王锡良”,而王锡良老先生本人,已经陪伴了景德镇近百年了。

王锡良 当今瓷坛泰斗

      1912年2月12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清政府宣布退出历史舞台。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结束了,满清贵族统治结束了,一切围绕着帝王将相而服务的中国御制贡品体系彻底拉下了帷幕,这也包括距离北京城1359.8公里的景德镇御窑厂。

景德镇御窑厂 明清时期皇家御用瓷生产地

      曾经督陶官唐英所在的御窑厂结束它的三百多年历史使命,景德镇御窑厂在明清两朝为皇家御用瓷生产地,明清两朝为了维持陶瓷质量,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世界陶瓷史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一切都成为了过眼云烟。

      民国开始了,之前御窑厂技术精湛的陶瓷匠人们散落到了民间,民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他们更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瓷艺创作,冲破明清官窑的藩篱,像一股清泉,一泄而下,不可遏止。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的出现,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之前景德镇陶瓷工匠制瓷,多数为了御用皇家,上面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身份和创造没有自住型。而“珠山八友”们的出现,将文人气息注入了景德镇陶瓷,可谓奠定了景德镇之后一百年的陶瓷发展趋势,对后世影响深刻。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王锡良,正是珠山八友中骨干成员王大凡的侄子。

      珠山八友的活跃时期,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王锡良自幼家庭贫困,年少就出来学画陶瓷,显然王锡良是幸运的,他在学艺时期,就赶上了近代陶瓷第一个巅峰,珠山八友时期,或许生活上他是穷苦孩子,但在陶瓷艺术上,能随时向当代最高水准的珠山八友学习,在陶瓷艺术资源上,他是个“富二代”。

      寒门出贵子,王锡良是勤奋的,善于学习,并且乖巧懂事,他父亲也就是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哥哥(据说叫王大平),并非是个勤快人,王锡良的母亲告诉王锡良,你需要画瓷器赚钱。王锡良曾说自己有一个小瓶子,自己还没有多大,就学叔父王大凡画《西施浣纱》,那个瓶子卖出了很高价钱,能买一石稻米。所以,王锡良很小就负担起了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如此的聪明勤奋、孝顺懂事,更兼是王大凡的侄子,有什么理由不得到珠山八友们的喜爱?所以,王锡良的陶瓷艺术启蒙导师,便是近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史的巅峰——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之一的毕伯涛在年幼的王锡良绘画的时候就调侃说:“料盘碟子咯咯响,长大要进御窑厂”。

      时间不经意间来到了1953年,三十一岁的王锡良正在景德镇美术合作社(后来他又去了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新生的共和国通过几年时间,国内政治经济态势稳定下来了,也需要对文化有着尽力的保护和恢复。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提出了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这项旨在抢救、挖掘和恢复我国全国各地主要产瓷区的名窑名瓷,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同。

建国瓷 《迎亲人》 1959年绘制

      时隔几十年民间陶瓷艺术的沉沦与挣扎,景德镇陶瓷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国家组织了一批中华顶尖文化精英来到了景德镇考察,并指导景德镇当代陶瓷精英制作建国瓷。正值年轻力壮的王锡良,被单位选派作为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与这批中华顶尖文化精英交流合作。这批中国顶级文化精英,就不乏国徽定型者高庄(又名沈士庄),中央美院教授,更有中央美院陶瓷系主任梅健鹰。

高庄 国徽定型者

梅健鹰 央美教授

      梅健鹰(1916—1990),著名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家,画家。1942年毕业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1950年毕业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艺美术教育系,获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梅健鹰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邀请信回到了祖国,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筹建。

      三十来岁的王锡良早已在景德镇陶瓷界崭露头角,充分吸收了珠山八友等一批老前辈的技艺,此时迎来中国当代的顶尖文化精英,无异于一场天大的造化。公子在曾经的文章中反复说过,景德镇最好的陶瓷一定是中华顶级文化精英指导下,由景德镇本土陶瓷精英制作,为了国家荣誉或特权机构完成的。

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蔡若虹

      王锡良在五六十年代,是重新再学习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王锡良大量接触中国当时顶级的文化精英,甚至包括林风眠和蔡若虹这样的顶级画家。蔡若虹何许人也?是跟李可染同一个等级的大画家,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更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至四届副主席。王锡良老先生说他曾经与蔡若虹私下交流十余天,受益一生。

大师 林风眠 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更不用提林风眠这样一等一的高手,王锡良曾亲眼看着林风眠在瓷板上作画《武松杀嫂》,年轻的王锡良感叹说这是终生难忘。林风眠培养出的学生撑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可见他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公子写到此处,不禁停笔感叹,王锡良老先生是幸运的,可以说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天命之子了。景德镇近代陶瓷第一个巅峰——珠山八友,是他的启蒙老师,景德镇近代陶瓷第二个巅峰——建国瓷的主要负责人梅健鹰、高庄,是他三十岁以后的老师,还能够得到蔡若虹这样的大画家指点,更亲眼目睹中国艺术界“世外高人”林风眠作瓷板画,说林风眠是世外高人是因为林风眠其实命运挺悲凉的,难得见到。这样的艺术际遇,可能放在全国范围内,算不上一等一,但放在陶瓷艺术圈是真幸运,是难得。

      当然,幸运归幸运,勤奋和善学习也是王锡良老先生的亮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锡良大量写生,大量接触中国顶尖精英,自己的画风也逐渐在改变。公子有幸从王锡良家人手上“骗”得了一本王锡良老先生的作品集,里面就有王锡良老先生在五六十年代大量的写生图,给大家看一看。

王锡良 写生《武夷九曲溪》

王锡良 建国瓷板画《人民公社好》

      当然还有能够反应王锡良老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与建国瓷的制作代表,《人民公社好》,如果对王锡良老先生的艺术风格有所研究的话,能够发现王锡良老先生善于学习,并且善于变化,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不容易的。

      王锡良老先生完完全全亲身经历了景德镇两次陶瓷文化巅峰,冥冥之中就注定了王锡良的人生注定不平凡,果然机会来了。景德镇近代第三次陶瓷文化巅峰来了!

      让我们再把时间看向1979年,中央召开的“文代会”(也称全国文化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57岁的王锡良老先生作为代表参与了这次的会议。不要小看“文代会”,这是邓公亲自讲话的会议,要知道邓公当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就是负责文化科技方面,文代会的政治历史意义是巨大的。

      中央在文代会上解放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并且给景德镇陶瓷界下达了一个巨大的历史任务——创汇。因为当时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大量的外汇来支持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而景德镇陶瓷想要创汇,就必须再一次有能够了解世界艺术的中华顶级文化精英的加入,并且中央也需要给景德镇陶瓷精英支持。所以,时年57岁的王锡良老先生成为了轻工业部颁发的第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景德镇首位获此殊荣者。

      王锡良老先生后来与家人回忆说,当时也是懵懂就获奖了,还得到了500元的奖金,已经很不少了,当时几块钱已经够景德镇普通家庭过一个月。王锡良老先生将500元奖金,拿出100元请随行人员吃了饭,另外买了100块钱糖分发给了单位同事,还有300元交给了自己的爱人补贴家用。

      王锡良老先生的家庭很和谐,王锡良老先生常说自己有个好母亲,更有一个好老婆。因为从小到大,王锡良老先生都沉醉在艺术创作中,家里的事情其实是不太过问的,之前家里经济是母亲掌管,后来是老婆掌管,他就只做自己的工作。以至于王锡良先生的小女儿都开玩笑说,外人都说我从小就受父亲的陶瓷艺术耳濡目染,其实没有这回事,自己的父亲完全身心在创作,不太管童年的我们。当然这是一点趣事,也足以见得王锡良老先生其性格和追求,何许人也!

      景德镇从清末民国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有深远意义的人物群体成立或事件,王锡良老先生都遇见了,甚至是亲历者。珠山八友的成立、建国瓷的制作还有79年的文代会。进入了21世纪之后,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也不需要景德镇陶瓷来创汇了,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凋零,景德镇陶瓷生产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低潮期,一直到现在。

      让我们再重新把目光回到2004年,那个景德镇的千年诞辰,被“中国瓷都”名号搅局的一场寿宴。或许就从那一场寿宴开始,景德镇的工业陶瓷和生活陶瓷每况愈下,而景德镇的艺术陶瓷随着商业运作到达了一个巅峰。那个时期,景德镇从事艺术陶瓷创作或者艺术陶瓷经营的人,都赚钱了。疯狂的商业炒作和过度艺术陶瓷的自信,让景德镇在最应该全力发展的时期迷失了对陶瓷的方向。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黄金期,中国经济加足马达发动的时间里,景德镇迷失了对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学习,躺在了艺术陶瓷的纸醉金迷之中。

      而在这十余年里,王锡良还是那个淡泊名利、善于学习的老先生,从未称自己是大师,只说自己是个手艺人,遇见后辈们也是笑呵呵褒奖他们,说自己不如前人,还不如后人。王锡良老先生在后来,由于眼睛不行,不能作画,所以经常写字,求字者络绎不绝,王锡良老先生也一一答应,甚至不乏投机者(求字之后,转手卖掉)。旁人说他不能这样,王锡良老先生说人家求字,是看得起自己。其实公子能够明白,王锡良老先生为何处处褒奖他人,其实是为了能够让别人过得更好,简单来说就是不耽误人家生计。

      如果说对公子的文章多看了几篇,会发现公子对很多陶瓷精英,并不会以大师相称,因为大师二字在公子的心中份量很重,诸如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刘海粟等,公子这篇文章也是一直称王锡良为老先生。而对于王锡良老先生这一生的成就、勤勉以及其胸襟,公子觉得无愧大师二字,因为景德镇的陶瓷后人需要去读懂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后记:

      王锡良老先生现年98岁,在这近百年中,陪伴着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各个阶段,历经景德镇百年来的沧海桑田,而其成就、勤勉、胸襟值得学习。

      希望景德镇在陶瓷行业不仅仅是艺术领域的繁荣,还应该是经济领域上的兴盛。近期国家已经批准景德镇为文化交流基地,四面八方的文化精英将向建国瓷制作和79年文代会一样,再次云集景德镇,希望这将是景德镇近代第四次陶瓷工艺艺术的巅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