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建国瓷”的轶事






[日期:2017-11-08] 来源:装饰杂志  作者:张守智 [字体: ]

      建国瓷是新中国成立后,

      首次由国家组织设计指导生产、

      从中央到地方产区的大型系统陶瓷工程,

      是新中国第一代专家和艺人结合的成果,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陶瓷恢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建国瓷是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2年至1953年初设计,1953年相继试制生产,1954年国庆五周年如期完成的国家用瓷,是首次由我国自己设计并生产的用于国家庆典活动的国宴瓷。建国瓷方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周恩来总理下达任务和审定,责成轻工业部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设计,景德镇生产。

 

      建国瓷国宴用瓷分中餐具、西餐具两类,材质为中国传统灰釉硬质白瓷,以“景德镇窑”(柴窑)松柴燃料高温1300摄氏度烧成。中餐具盘碗类器皿造型形制为传统造型“正德式”,西餐具盘类器皿造型形制为西式造型“折边式”。中餐具装饰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古彩结合)牡丹纹边饰,釉上古彩用“烘炉”木炭燃料彩烤烧成。西餐具装饰釉下青花海棠纹边饰,髙温烧成。建国瓷的瓷器制作工艺,从原料的坯、釉料制备,至成型工艺、彩绘工艺,全部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建国瓷国宴餐具是以祝大年教授为主设计的斗彩牡丹纹饰中餐具和青花海棠纹饰西餐具。景德镇于1953年首批烧制完成三万余件,从中精选七千余件交中南海怀仁堂成为国宴用瓷。[2]1954年建国五周年大庆前,建国瓷制作生产任务如期完成,用于中南海怀仁堂、北京饭店和新侨饭店宴会厅。[3]

      一 、建国瓷的设计

      1.建国瓷国宴瓷方案计划的实施过程

      “为纪念新中国的诞生及推进中国陶瓷业的发展,拟设计建国瓷”。[4]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和兼任中央文教委主任郭沫若同志向周恩来总理提议制作建国瓷。[5]同年,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参事室下达轻工业部组织承制建国瓷任务。[6]
为承制国家建国瓷项目,黄炎培兼职政务院副总理,仼职中央轻工业部部长,于轻工业部制定了建国瓷设计与承制计划,“分设计与制作两步骤以推进工作”,首先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提出设计原则,“1952年9月轻工业部商得文化部同意,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建国瓷设计”[7]。

      1952年的轻工部“建国瓷设计计划”提出:“我国的瓷器有悠久的历史,有辉煌的成就,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近年以来,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经济上和文化上侵略的影响,使瓷业生产同样受到了严重打击。现在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的需要,并且发扬我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传统,所以组织了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来从事这项设计工作,来逐步推进瓷业生产的改进。”[8]

      制定建国瓷的设计原则[9] 如下:

      (一)尊重我国陶瓷业生产的固有传统,根据现有设备及技术条件,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目前先以景德镇为试制重心,以后逐步推广经验,在其他产瓷地区进行试制。

      (二)目前初步试制配合各级机关所定制的餐具来进行(是指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中南海怀仁堂和北京饭店、新侨饭店定制的国宴餐具)。这样可以使试制工作结合实际需用,也就是使试制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后逐步由定制整 套瓷器转入为人民大众日常需用的瓷器的试制,做到使礼品能充分表现我国瓷器的辉煌成就,而日常用品要求做到物美价廉。

      (三)在形式上,器物的造型在适合实用的条件下力求能表现我国造型艺术上的雄伟、朴实的风格,装饰上则力求活泼、优美壮丽,并避免随便使用红星、镰刀、斧头等作为装饰及盲目仿古的倾向。

      2.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和工作状况

      (1)成立经过与人事

      中央轻工业部于1952年8月19日,以“52轻字第4853号函”委托中央美术学院负责进行建国瓷设计[10]。8月21日,轻工业部致函中央美院“请延邀有关工艺美术专家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代设计建国瓷图案”,其中谈到:“我部前向中央财经委会建议为纪念新中国的诞生及推进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起见,拟设计建国瓷,……为事关工艺美术,关于设计工作,拟委托你院负责进行。至于设计原则我部提出下列初步意见,以供参考:(1)民族形式(能代表新中国的蓬勃气象,发扬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和风格);(2)大众适用;(3)科学方法(美观耐用,易于制造,合乎经济原则,可能大量生产)。关于设计组织,拟请你院邀请有关工艺美术专家成立委员会。”[11]

      经中央美术学院有关领导江丰、张仃等同志商议,1952年9月1日,中央美院为轻工业部初步拟定了《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成立草案》,提出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的意见:“(一)名称:本会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建国瓷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二)组织:轻工业部建国瓷设计委员会。(三)设计委员会初步名单:江丰、张仃、张光宇、庞薰琹、蔡若虹、雷圭元、徐振鹏、陈万里、沈从文、郑振铎、齐燕铭、张正宇、梁思成、林徽因、王逊、高庄、钟灵、郑可、祝大年、梅健鹰20人。”[12]1952年10月26日,中央轻工业部正式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聘请委员郑振铎、徐悲鸿、江丰、张仃、章元善、蔡若虹、梁思成、张光宇、徐振鹏、王秀峰、雷圭元、齐燕铭、尹佐庭、庞薰琹、张正宇、林徽因、王逊、叶麟趾、吴劳、郑可、祝大年、高庄、梅健鹰、陈万里、沈从文、钟灵二十六人为委员[13],推选郑振铎为主任委员,江丰、张仃为副主任委员,郑可、祝大年、张仃、高庄、梅健鹰、陈万里、沈从文、钟灵为常务委员。[14] 并组织设计工作室,下设设计、资料、总务三组,推祝大年主持室务兼领设计、高庄负责资料、郑乃衡[15] 负责总务……[16]设计工作室借中央美术学院二楼111室为工作地点。[17]

      (2)工作状况

      中央美术学院建国瓷设计工作室在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务委员、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张仃教授直接指导下,在常务委员、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主任祝大年教授主持下,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52年11月起至1953年2月止”[18],开展建国瓷设计与组织工作;第二阶段是“1953年3月至6月建国瓷试制阶段”[19],于景德镇产区会同轻工部派驻产区工作组与产区制瓷手工业生产相结合,进行建国瓷设计试制的监制工作。

      3.建国瓷设计与组织工作

      (1)中央美院建国瓷设计工作室人员组成

      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建国瓷设计的教师有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专业)的祝大年、髙庄、郑可、梅健鹰、郑乃衡和实用美术系的庞薰琹、雷圭元、徐振鹏等,同时调本系陶瓷科首届51班(二年级全班)的施于人、齐国瑞、金宝陞、张守智四名同学,停课学习,转入建国瓷设计任务,配合教授做建国瓷设计方案实施的辅助工作:有关餐具调研与测绘,设计资料汇集整理,绘制建国瓷设计的中西餐具配套瓷的造型结构图纸,赴产区监制建国瓷试制。同期,建国瓷设计委员会还外聘北京国画社的陈大章、门荣华、翁珍庆等四位工笔画家,按照建国瓷设计方案,进行中西餐具配套器皿图纸的纹饰描绘工作。[20]

      (2)建国瓷设计前期的餐具调研和资料汇集,明确设计方向确定餐具结构

      第一,餐具调研。建国瓷设计首先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四大菜系、宫廷官府菜系和西餐的法式、俄式两大菜系的餐具进行调研。1952年第三季度,祝大年带领实用美术系陶瓷科师生,在长安街北京饭店和王府井八面槽的翠华楼饭庄等餐饮店进行餐具结构调研,重点对沿用的清代宫廷官府宴菜系的中餐具“万寿无疆”[21]和北京饭店沿用的法式、俄式的西餐具进行餐具配套组合结构器皿的造型规格尺寸测绘、容量测量与功能分析。建国瓷中餐调研从这里开始:首先是餐具的组合结构的配置和器皿容量规格调研。陶瓷科四名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测绘了各种杯盘碟碗的尺寸和清代沿用下来的“正德”“罗汉汤”“涡式”盘碗造型的形制。在测绘翠华楼饭庄的“万寿无疆”餐具结构和适用功能时,从厨师那里了解到“过去宫中用餐喜好‘讲摆’,宴会餐具多小碟、小碗,便于从多样不同菜肴中盛出一些来尝味。所有的碗盘热菜都是带盖器皿,在程序复杂、漫长而精细的宫廷宴会中,带盖器皿可以用来保持一点菜食的温度”。旧式宫廷餐具烦琐铺张的宴饮结构形式对于国宴不适用。北京饭店齐永胜总经理介绍:“设计按照建国瓷国宴流程要进行筒化,国宴上每个餐位前的杯盘是固定的几种,新中国国宴的时间和方式比过去皇家宴会大为缩短和简化。”因此,建国瓷中餐具设计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和继承与发展的方向,设计按照新中国中南海怀仁堂举办国宴饮食与服务的适用要求和标准,去掉了旧式中餐讲摆、华而不实的烦琐配套,吸收了西餐分食用餐、环保卫生、方便实惠等优点,对传统宴会旧式中餐具的配套组合结构进行了调整。例如,将桌面客位前每客个人用的正德式布碟从3英寸盘加大为5英寸盘,方便主人为宾客布菜;对部分相同功能的器皿,如中餐具的冷热菜盘类、深浅鱼盘类系列,对其中相近规格的器皿进行调整合并,让部分器皿在功能上一器多用,简化了餐具器皿配套结构,方便服务,便于用餐,节省了餐后餐具的储存空间。对于建国瓷西餐具的配套结构与规格容量,参照当时北京饭店使用的成套进口酒店业用瓷西餐具制定的标准。在调查研究与听取国宴餐饮服务等方面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工作室提出建国瓷中餐具(含酒具、茶具)和西餐具(含咖啡具)共七十余种瓷器造型组合结构的方案。1953年,建国瓷国宴瓷餐具配套结构方案确立,为1959年国庆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国宴瓷中西餐具组合配套多功能餐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设计参考资料汇集。

      为提高建国瓷设计水平和制瓷工艺质量,国家调拨了故宫博物院部分明清瓷器样品,轻工部综合司则采购与征集了部分古陶瓷样品,作为设计和制作参考资料。[22]主任委员郑振铎将个人珍藏的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瓷器六大部书(绝版本)[23]捐赠给设计委员会作设计参考。常务委员沈从文为设计提供了许多宫廷壁纸手绘散点折枝花图案资料,郑乃衡也为设计提供了传统清代粉彩系列散点花卉装饰。在对传统陶瓷资料的汇集分析与吸收中,根据景德镇明清以来餐具盘碗造型形制“涡式”“正德式”“罗汉汤式”三大系列,设计工作室提出了建国瓷中餐具盘碗类造型选用“正德式”形制、西餐具盘类造型沿用欧式传统造型“折边式”形制的设计方案。其他设计与工艺方案还包括:中餐具装饰设计选取斗彩装饰工艺,参照清代雍正斗彩的色彩风格;西餐具装饰设计则选取青花装饰工艺,参照清代康熙青花色彩风格等。

建国瓷斗彩中餐具

      (3)设计造型与装饰图纸

      自1952年10月26日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成立后,建国瓷设计工作室在1952年11月至1953年2月的3个多月时间内完成了大量设计图纸。这些设计图纸“分创作与仿古二种,就其用途言,属于中餐具者有青花十五幅,古彩十五幅,斗彩十一幅,粉彩九幅;属于西餐具者有青花十六幅,古彩十二幅,龙泉(青瓷)二幅;属于茶具者有青花八幅,古彩十三幅,斗彩二幅,粉彩二幅,洋彩(新彩)十幅,青瓷孔绿十六幅;属于酒具、台灯礼品者包括青花、古彩、斗彩、龙泉(青瓷)等共五十七幅,合计一百八十八幅,连同登报所征外稿八十七幅,总计二百七十五幅”[24]。

      (4)会议与交流

      为使建国瓷设计与景德镇制瓷生产工艺相结合,确保国宴瓷器的产品质量,建国瓷设计期间,承办方轻工部“于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五至二十二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陶瓷工业座谈会8天,事先涵洽景德镇工商局选派当地技工代表七八人来京参加,以便交流经验。通过报告、参观、技术交流和组织问题的讨论等,总结这一次会议,有如下的收获:①了解景市的技术情况(景市手工业制瓷工艺现状),把理论与实际、设计与制作联系起来;②代表们了解建国瓷的目的与要求,回去发动大家在思想上早做准备;③会议参观(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和北京酒店业餐饮用瓷等)对今后提高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1953年祝大年先生设计的建国瓷西餐具

      “技术座谈会结束,该会(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在全体委员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作品渐增,为欲确定方向,依照计划完成任务起见,特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七日,召开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首先检查工作,考核进度,次即确定结束步骤。并议决:(1)剪纸(方案)不主张再发展;(2)应着手礼品设计;(3)资料可再向故宫参考吸收;(4)决定于二月二十六日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扩大评选会议,并将作品分类陈列,以便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与批评”。[25](5)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扩大会议评选建国瓷设计方案1953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轻工业部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扩大会议,评选建国瓷设计方案。“设计委员会会议,三个月来,该会已绘成图案凡一百八十八幅。为听取群众意见,以期改进起见,特于2月26日起,将所有作品,分类陈列三天,邀请北京艺术家及有关机构前来参观。连日到院参观者甚众,提出意见亦多,艺术家如王朝闻、艾青、蔡若虹、刘开渠、庞薰琹、雷圭元等,皆连袂参加评选会议,针对作品,结合技术与理论,尽量批评,对于评选标准,一致通过:①剪纸不主张采用;②造型要切合实用,重心不安定者要修改;③秧歌舞、和平鸽等不可滥用,应考虑;④花纹力避繁复;⑤装饰利用空白地位,增加美观;⑥完全仿古者不采用。”[26]经过几番审稿易稿,最终选定以祝大年为主设计的斗彩牡丹纹边饰中餐具和青花海棠纹边饰西餐具的国宴瓷设计方案,包括国宴瓷设计方案中的中餐具、西餐具全套器皿造型结构图。其中以盘碗类造型器皿结构为主的中餐具,碗、盘(热菜)类造型为传统正德式,凉菜盘类造型为折边式;以盘类器皿造型结构为主的西餐具,盘类造型为折边式。中、西餐具加上茶具、咖啡具等其他器皿造型共计74种。其中,中餐具造型品种:碗类(甜食、饭、面、汤、大汤碗),盘类(包括布碟、毛巾托碟、调味碟和7、8、9、10 英寸冷菜盘,8、9、10、11、12 英寸热菜盘,大、中、小号浅鱼盘与大、中号深鱼盘、髙脚果盘),锅类(合器),勺类(汤匙、甜食匙、大汤勺),调味具(盐、胡椒壶,酱油、醋壶,辣椒罐),酒具(白酒壶、杯和黄酒壶、杯),茶具(壶与杯、碟),牙签筒及烟缸,共计42个器皿造型。西餐具造型品种:大吃盘、小吃盘、汤盘、双耳汤杯与托碟、长盘(大、中、小)、汤锅、素菜碗、沙拉斗、酸奶罐与托盘、蛋杯,调味具(胡椒与盐壶)和牙签筒,茶具(壶与杯、碟)、咖啡具(壶与杯、碟、奶杯、糖缸马卡咖啡杯、碟),共计31个器皿造型。

建国瓷青花“ 海棠”西餐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6)设计方案汇报

      设计经过委员会扩大评选会议评审通过后,黄炎培部长向政务院呈送了建国瓷设计(图纸)方案,请总理审阅,并汇报了关于组织建国瓷的设计、方案评选、试制计划等工作。汇报可以这样简述,建国瓷“设计自一九五二年十一月起,至一九五三年二月止,委托中央美术学院聘请艺术专家,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负责进行。在设计期间,首先召开了陶瓷技术座谈会,邀请了景德镇技工同志来京参加,了解了情况,交流了经验,使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待图案设计出来,将作品陈列,举行了一次扩大评选会议,邀请本市艺术专家展开批评。遵照指示,由专家于已设计成之图案二百七十五幅中,选择出八十余幅,着手进行修改,现在所呈阅的,即是曾经初步修改过的”。[27] 汇报中,黄部长向总理报告了“关于建国瓷设计方案,瓷质沿用景德镇传统硬质白瓷,国宴餐具的制作成型和装饰工艺,以景德镇的传统手工业制瓷生产方式制作。中餐具盘碗类器皿造型选用传统正德式型制,装饰工艺选用釉下青花与釉上古彩相结合的‘斗彩’彩饰,西餐具盘类器皿造型用折边式型制,装饰工艺选用康熙‘青花’彩的国宴瓷方案意见”。[28]建国瓷中西餐具产品结构与功能适用于新中国庆典国宴用瓷的服务方式,整体设计表现出典雅、庄重、大方、朴实的气质风格。斗彩牡丹纹饰中餐具和青花海棠纹饰西餐具,在继承我国饮食文化“美食美器”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新中国的时代风貌。

      二 、建国瓷在瓷都景德镇的试制与生产

      1953年至1954年,建国瓷在景德镇制作生产。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的制瓷业正处在战后恢复期,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景德镇瓷业的生产组织管理统一由地方政府领导,由手工业局管理,生产体制已从个体经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集体经济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到1954年建国瓷生产任务如期完成时,建国瓷的生产体制已经在手工业联社试制建国瓷的基础上,发展建制,成立了景德镇市第一个国营建国瓷厂。从手工业联社到国营建国瓷厂,建国瓷的生产方式、制作工艺仍沿用了景德镇保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业制作日用瓷器的生产方式。

      建国瓷承办方中央轻工业部,按计划下达景德镇承制国宴瓷生产任务,先就建国瓷设计方案的实施,由轻工部与设计委员会先后派出工作组,次第下厂,会同景德镇政府于产区设立的建国瓷分会及建国瓷办公室,专项组织国宴瓷试制与生产的监制工作,其中包括试制计划、时间安排,以及建国瓷设计图纸初步选定后组织生产、进行监制的要点。

      建国瓷试制与生产时间安排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九五三年三月至六月,为试制阶段”[29],至1954年建国五周年大庆前完成建国瓷生产。

      1.派驻景德镇建国瓷工作组

      轻工部派驻景德镇建国瓷生产制作工作组。“1953年初,轻工部派综合司艾志成处长、田庄副处长、姜思忠工程师、技术员蔡德春和张静(女)、地方工业司干部朱则尧等同志,同中央美院陶瓷科郑乃衡先生组成轻工部先遣工作组,赴景产区”[30],“先就人力及原材料配备上,做好准备工作,由已经选定的图案中,开始进行试制,随将初样寄京,加以研究修正,俟核定后,再进行制作,本由浅入深、逐步改进的原则,期于国庆节前先制成一批”[31]。其中,轻工业部综合司蔡德春与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郑乃衡先生二人为部留驻代表,于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办公室会同产区同志承办建国瓷的试制与生产计划工作。

      设计委员会派中央美院设计工作室赴景德镇建国瓷试制监制组。1953年3月,“派定祝大年工程师[32],组织工作小组,待留在政务院的图案经评审同意初步选定后,由工作小组带往景德镇进行试制”。[33]小组成员:美院陶瓷科一行十人。“此时小组一部分人员(先遣组)已前往,先就劳动技术的组织、原材料的配备等,先行着手工作。试制出来后,将样品带京,送总理、郭老(郭沫若副总理)等评选。评选必须凭制成样品,从式样、质料(色泽)、花纹(图案仅限于花纹部分和片面看式样,是不够完全的)多方面判断,才会正确,已嘱工作小组,试烧必须倚靠熟练老工人(景德镇先有接洽),质料应不限于一地,博釆精选,尽量选取含铁量少,含其他杂质亦少者,此时只能就现有原料,以后当切嘱上海工业试验所(轻工业部主管,设有陶瓷部分),结合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就陶瓷质料问题,遵照总理指示,好好研究改进”。[34]

2008年张守智造访阔别五十多年的大苏家弄1号

      2.建国瓷图案的初步选定后组织生产进行监制的要点

      1953年3月至6月为建国瓷试制阶段,图案初步选定后,由祝大年工程师偕技术人员,组织工作小组,亲赴景德镇,依靠地方熟练老工人,先就劳动技术的组织和原材料的配备做好准备工作,从初步选定的图案中开始进行试制……出来后,即将初样寄京评选,待选定后再大量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A.精选原料。应尽力选择含铁量较少及含其他不纯物较少者。

      B.配料要掌握原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使其合于制作成品的要求。同时组织研究小组,依靠工人群众进行试验,并配合上海工业试验所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C.原料精制。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淘炼工作,提高质量。

      D.成坯方面,要注意发挥工人的积极性。集体研究,依靠技工,创造合理化的操作方法,使坯的厚薄做到标准、统一、适用。

      E.在坯胎施釉前,加强补水洗坯工作,使坯面平滑。

      F.研究装窑方面,使在烧成过程中减少走样变形。

      G.烧窑应注意使窑火燃烧完全,利用还原焰。

      H.彩绘用料实行统一使料方法,由群众评选,结合每单位的优点,统一配料。

      I.成品出窑后,须先经选择,然后再精工打磨,加以整理。[35]

       3.设立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分会与办公室,制定建国瓷试制与生产计划

      按照中央轻工业部下达景德镇承制建国瓷任务,首先由市委书记赵渊、市长尹明负责,并指派市工商局、手工业局崔云树局长来具体组织一一落实,景德镇制瓷手工业联合生产合作社承办建国瓷试制与生产。为确保建国瓷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恢复到历史官窑名瓷质量,有如下措施。

      (1)成立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分会

      “以瓷业为中心”的中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在市委书记赵渊、市长尹明负责领导下,集中党、政、工、团各方面力量,召集选拔制瓷业内技艺领衔人才,于1953年3月13日成立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分会,任命崔云树局长为分会委员会主任,付德鑫、余昭华二人为副主任,潘庸秉、段茂发、王步、方伯卿、周日辉、洪炎喜等为委员。

      (2)设立建国瓷办公室

      配合轻工部工作组,在景德镇御窑区大苏家弄一号设立建国瓷办公室[36],专项组织落实建国瓷的人员组织机制、试制和生产。建国瓷办公室主任潘庸炳[37]、秘书李道伦[38]、干事付德辛[39] 等会同轻工业部先遣组派驻景德镇代表,轻工部综合司的蔡德春技术员和中央美术学院的郑乃衡,共同主持建国瓷试制与生产实施工作。

      (3)组建国宴瓷专项生产班组

      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瓷业生产还是手工业制瓷方式,建国瓷制瓷从原釉料精选加工制备、手工成型、彩绘,直至选定柴窑装烧窑位、红炉彩烤等系列工艺,仍旧是沿用清代制式餐具手工业分工的制瓷工艺模式进行制作的。建国瓷办公室在景德镇瓷业联合生产合作社组织中,按手工业分工生产方式,首先优选原料,同时优选成型、彩绘等生产作坊和“柴窑”窑户窑坊,挑选手工制瓷技艺工人,组成建国瓷专项生产班组,与各专项生产班组分项制定落实试制与生产计划。

      建国瓷生产办公室按照建国瓷设计方案采用的试制和生产工艺如下:

      A.制瓷工艺从原料精选,水碓粉碎,水淘洗加工的原料、釉料制备工艺。

      B.成型泥料制备,水淘洗手工练泥陈腐泥料的工艺加工。

      C.餐具成型工艺:盘碗类“圆器”器皿,以轮制转盘手工拉坯、上盔整型、手工利坯成型;壶、瓶、罐类“琢器”空心器皿,以手工拉坯、内外利坯成型;中餐具鱼盘、西餐具长盘、素菜斗、汁斗等异型器皿以“雕镶器”手工制坯工艺成型。

      D.建国瓷中餐具“斗彩”绘瓷装饰工艺,以釉下手绘青花“柴窑”

      本烧与釉上古彩添色“烘炉”烤彩完成工艺制作。

      4.建国瓷设计委员会中央美院设计室祝大年工作组,赴景德镇监制国宴餐具试制工作

      按照轻工部建国瓷试制方案计划,1953年3月至6月,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祝大年、郑可、高庄、梅健鹰教授,科秘书梁任生助教,本科生施于人、齐国瑞、金宝陞、张守智和进修生高永坚[40]一行十人,赴景德镇进行建国瓷试制监制工作。

1953年就挂在门廊上的大苏家弄1号瓷门牌

      工作组在见习参观了解景德镇传统手工业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1)依照建国瓷餐具设计方案,结合景德镇传统硬质瓷坯体成型与烧成收缩率比,四名同学放稿绘制餐具造型制坯造型结构图纸。

      (2)按照传统手工业成型的圆器、琢器、雕镶器制式作坊,同学配合教师分工分组,负责与各类作坊窑户与工人师傅结合,进行国宴餐具器皿品种造型的制坯和成瓷的定型监制工作。

2008年在古窑瓷厂见到当年建国瓷成型利坯师陈圣发(79岁)

      (3)建国瓷西餐具釉下“青花”装饰工艺和中餐具“斗彩”的釉下青花与釉上古彩装饰工艺,在坯面和瓷面定稿,并保持手工绘制餐具画面、画风的一致性,由建国瓷分会推荐,通过国瓷办请工商联、瓷业生产合作社,著名艺人王步、段茂发、任庚元、方伯卿负责建国瓷试制样品的装饰彩绘定稿,结合轻工部派驻景国瓷办的美院瓷艺家郑乃衡先生,指导釉上斗彩的古彩彩绘工艺,进行建国瓷装饰工艺监制。其他参与装饰工艺制作的富有经验的艺人还有聂杏生、吴成仁、王晓帆、施尔才、聂清泉、程子旭等人。按设计绘制坯面、瓷面过稿图纸,然后铅印发给彩绘艺人们,按瓷器手工业分工形成的釉下青花勾线、分水和釉上斗彩彩绘与添色的分工绘制,进行国宴餐具的手工彩绘工艺制作的领班与辅导,完成装饰工艺的彩绘与彩烤监制工作。[41]

      (4)处在战后经济恢复初期的景德镇瓷业,绘制建国瓷的珍贵青花彩料“珠明料”,是由景德镇政府动员窑户收集汇总,再由瓷艺家重新调配,统一磨料,以保证国宴瓷青花彩的工艺质量。[42]

      (5)建国瓷试制期间,配制建国瓷的硬质瓷材质,除依照景德镇现有原料精选进行建国瓷餐具试制和前期生产外,轻工部计划成立了“建国瓷坯釉研究组”,还委托中科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周仁、张福康工程师,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李国桢、聂怀德工程师,景德镇江西陶业专科学校教师汪潘、戴粹新、谢谷初、余略艮工程师,示范瓷厂黎浩亭工程师,瓷土公司李来芳及景市制瓷经验丰富的冯宗镇、蔡金台、万贵水等行业精英。研究组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吸收经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工作[43],完成了建国瓷硬质瓷材质坯釉的科研任务,随着建国瓷的试制,之后投入生产。另外,在建国瓷试制监制期间,中央美院建国瓷设计室、祝大年工程师工作组还配合正在筹建中的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黎浩亭工程师和万鸿逵师傅,按照中央保护森林资源方针,进行以煤代柴为燃料的硬质瓷长石釉新材质试验。祝先生指派进修生高永坚与本科生张守智二人,持景德镇市政府函件,以自行车代步去婺源半原始森林区联络煤源,于五一节后,见习参加景德镇研究所煤烧还原焰长石釉硬质瓷新材质成果试验。

      5.建国瓷试制产品呈送政务院周总理审定和1953年投产

      建国瓷国宴中、西餐具试制成瓷样品烧成后,景德镇政府立即派专人送到中央轻工业部。黄炎培部长指派艾志成处长、姜思忠[44]会同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美术学院设计工作室主任祝大年教授,去政务院将建国瓷设计成瓷样品,随同建国瓷试制报告,送请周总理亲自审定批准。[45]试制报告如下:“我部于一九五二年九月委托文化部美术学院聘请各方专家,组织建国瓷设计委员会,设计新图案,送请周总理、郭副总理评选。遵照指示,由专家于已设计成之图案二百七十五幅中,选择出八十余幅,在美术学院、科学院协助下,组织工作小组赴景德镇市。在市党政领导下,把景市富有经验的技工和老艺人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试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配合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饭店、新侨饭店所委托的定货任务,初步试制出各种样品八十多件[46],经设计委员会评选出三十多件,陈列出来,请予批评指正。关于原料,最近在江西的乐平和贵溪发现了几种,品质很好,试制出来的样品也比较洁白光润,但因小量试制,原料不便用机械磨细,瓷质尚显粗糙,将来大量生产品质还可提高。此次样品因限于时间、任务,多数都是用当地习惯所用原料配给制的,所以瓷质还不够理想,以后尚须不断地改良提高。关于花纹,据设计委员会鉴评,这次改良瓷中,斗彩、青花、青瓷三种是比较成功的。”[47

2011年于景古窑瓷厂看望陈圣发师傅(82岁)

      建国瓷国宴餐具于1953年正式投产,1953年第一批产瓷3万余件,从中精选7000余件,由景德镇建国瓷办公室秘书李道伦同志专程从景德镇随专车护送到北京的轻工业部,黄炎培部长请周总理亲自来部审视产品,[48]之后送交中南海怀仁堂,由负责庆典礼宾工作的政务院钟灵同志验收。

      继1953年建国瓷试制投产后,1954年景德镇正式建立国营建国瓷厂,并于当年9月建国五周年大庆前,按计划完成建国瓷任务,国宴用瓷交付中南海怀仁堂、北京饭店、新侨饭店三地用瓷。

       中央美院建国瓷设计室祝大年工作组(陶瓷科祝大年主任及全体师生),于景德镇监制国宴餐具试制期间,兼顾教学与科研,将在景德镇的时间限延至七月学年期末。师生于工余晚饭后,去市郊区杨梅亭、湖田等五代、宋、明、清古窑遗址考察,收集了大量湖田窑宋代影青、明清民窑青花瓷片与窑具教学资料,考察高岭、三宝等瓷土矿源及传统水碓加工制备原料,亲历并系统学习了我国制瓷业的传统工艺。其间,祝大年先生安排学员在圆器作坊学习手工拉坯利坯成型工艺;郑可先生辅导施于人等同学在熊寿喜铜红釉作坊结合琢器成型工艺进行陈设器皿设计;高庄先生辅导张守智同学在李其才铜红釉青釉作坊结合圆器成型工艺完成青瓷大丽菊刻花作品,师生并分组跟班劳动见习参加柴窑烧成工艺;梅健鹰教授暑期留景开班带领景德镇生产合作社青年艺人王锡良、张松茂等学员进行素描和水彩田野花卉写生。   

      建国瓷设计与设计监制,是新中国1951年建立中央美院、1952年恢复建制陶瓷科(专业)的初期,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首次亲历设计教学与生产、专家与艺人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明确树立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向,为专业教学建设积累了经验。

2013年同李道伦先生(84岁)回忆建国

      应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祝大年先生通知,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参加建国瓷设计与监制工作的师生(教师祝大年、高庄、郑可、梅健鹰、郑乃衡,学生施于人、齐国瑞、金宝陞、张守智),于1953年春节前的一个周末,在前门外肉市胡同全聚德烤鸭店[49],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接见和宴请。周总理勉励老师们为新中国的陶瓷发展,办好陶瓷艺术教育事业,让师生们终身难忘。

      结语

      建国瓷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国家组织设计指导生产、从中央到地方产区的大型系统陶瓷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代专家和艺人结合的成果,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陶瓷恢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景德镇传统手工技艺与艺术的恢复与发展也正是在建国瓷的生产基础上开始的。当地政府组织失散艺人,出资为艺人安排生活就业,提供作坊组织生产,传授技艺,并在建国瓷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艺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景德镇瓷业在完成建国瓷生产任务的过程中,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国营建国瓷厂,同年还建立了国内首家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 所长潘庸柄)。50年代中期,景德镇陶瓷公司成立,并专设国家用瓷生产办公室( 主任张松涛)。这些单位开始专项承接国家用瓷任务,包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驻外使馆、党中央、国务院、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等国家单位的任务。自此,景德镇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国瓷生产基地。国家用瓷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所和“建国”“艺术”“人民”“光明”“宇宙”“红星”“红旗”“东风”“景兴”“为民”十大瓷厂的科研创新和生产发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