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益军
周益军,湖南衡山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在陶瓷行业中磨励了40余年,用釉下五彩表现山水题材的艺术瓷是他的所长。他的作品写情写景,形神意趣,饱含着他对釉下五彩瓷工艺的了解和笔底特有的情怀,有如他谦和的性格与明哲的智慧。
1975年,他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与醴陵釉下五彩结下不解之缘。长期以来,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及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创作和研究。曾参与醴陵釉下五彩色标研制的科研项目,为釉下五彩色料的应用和呈色机理以及适应条件等做了富有成效的基础研究工作,筛选研制了一套成系列且较完整的色标样品,其釉下颜色品种达220多种,这一科研成果不仅为从事釉下五彩瓷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了配色依据,同时还被有关专著采用。曾参加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用瓷设计,并获纪念堂工程指挥部表彰,参与完成《陶瓷喷砂雕刻装饰工艺研究》等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成果奖。独立或合作完成大型陶瓷壁画二十余幅,创作设计的陶瓷艺术作品三十余件曾分别选送参加海内外的各种展览评比会,并获奖励,还有部分作品被有关专家及博物馆收藏。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益军作品【湘西印象】
在传统的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中,周益军大师以山水画这一装饰题材作为主攻方向。看他近年的陶瓷艺术作品,写情写景,写意写韵,记者对其作品《湘西印象》最强烈的感受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再造。
“我到湘西写生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当我看到湘西那些错落有致苗寨。一般都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能不能采用釉下五彩工艺,用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语言来表现这一古老的题材而显得有些新意?接着我尝试着用高温色釉与线描勾勒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这一题材,作品完成后感觉比较新颖。”周益军说。
高温色釉产生的肌理效果比较抽象,观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幻化其形象。在画面中苗寨的房屋看起来比较陈旧,吊脚楼采用工笔勾画,屋顶红白相间。画面中色彩的暗与亮、艳与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品整体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益军作品【小鸟归林】
色釉,它是一种陶瓷语言,它完全是窑变产生的一种效果,故难以把控。周益军说,“这种高温色釉千变万化,它涉及工艺、器物造型、施釉的方法和烧成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目前还难以驾驭,我做出来第一件成品就很不理想,试色的时候可以,等到作品完工烧制出来后却使人感懊恼,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效果。经过多次试验,不断总结,最后还是做成了这件作品。虽然作品还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却是我寻求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创新之路的一次有益尝试,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益军作品【忆江南】
周益军老师告诉我们,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会继续求新求变。“目前,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创新的问题。我认为,这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因为创新离不开时代,每个时期对创新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创新的内容、形式和效果都会不一样。还有,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些陶瓷收藏者或陶瓷爱好者)都很注重绘画,他们将陶瓷艺术称为陶瓷书画、或陶瓷绘画,我听到这些称谓总感到有些尴尬。陶瓷艺术与绘画确实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尤其是我们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自它一开始便与中国画结缘。时至今日,釉下五彩瓷装饰中始终保留着中国绘画的基因和影响。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益军作品【丰收乐】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阐述了我的观点:艺术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从总体看,陶瓷艺术载体与绘画艺术载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它包括材质、造型、工艺和烧成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陶瓷艺术家要善于将绘画语言转化成陶瓷艺术语言,而不是直接在陶瓷上画国画或西画,因为艺术语言是难以替代的。即使是早期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其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传统工笔画的影子,但它却不全是工笔画表现。中国人烧造瓷器,追求类玉的美学境界,因此,追求陶瓷的材质美、造型美、釉色美、装饰美、工艺美等应是陶瓷美学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围绕这些要素去不断探索一些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个性化语言,来丰富釉下五彩瓷艺术。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学术课题,我愿意和大家共同来讨论。当然,艺术家是要靠作品来说话,我现在还有点时间,加上国家很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想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到创作实践中,做点自己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