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着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在整个陶瓷制造的工序中,入窑烧造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有三分做就,七分烧成之说,陶瓷业往往又被称为窑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年复一年的陶瓷烧造岁月,为景德镇留下了丰富的古瓷窑遗迹和遗物。
中国瓷网总经理、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参观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柴窑试验基地。
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多年来从事青白瓷的研究和仿制,翻阅了历史上多种陶瓷文献资料,并对湖田、湘湖、南市街、盈田、丽阳、南窑等龙窑、马蹄窑、阶梯窑等古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进行田野调查,还对德化窑、建宁土碗窑、白舍窑、定窑、龙泉窑、越窑、耀州窑、铜官窑等古窑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于2001年在储田祖庙村搭建了柴窑试验基地。
阶梯窑是宋代时期盛行的一种半倒焰试窑炉,是龙窑向葫芦窑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窑炉类型。
洞穴窑是根据景德镇盈田洞穴窑1:1复制的,此种窑炉是晚唐、五代时期景德镇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柴窑,对后世葫芦窑、龙窑的出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柴窑基地是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青白瓷制作技艺”基地,也是景德镇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检测评估中心)实验基地。该基地能实现包含了从原料的处理、瓷坯的制作、瓷器的烧成在内的完整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过程,现有一座宋代阶梯窑、一座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洞穴型馒头窑(名称暂定“洞穴窑”)和一座小型新式柴窑。其中,洞穴窑是通过对景德镇地区古窑址的考察和研究后,按照1:1比例复制的一种古窑炉,现已完成了多次试烧;宋代阶梯窑和小型新式柴窑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试验,现已能成功烧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青白瓷,富有饶玉之称,是在古窑炉研究的基础上的创新,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复烧的宋代阶梯窑依山势而建,坡度30度,总长8.5米,由四个马蹄形窑室串联合成长条形窑体,其窑室和窑底均自下而上呈阶梯式,砌筑材料为自制土砖。马蹄形窑室每间容积不一样,最下面一间较小,长1.2米、宽3.2米、高0.6米;第二间比第一间大,长1.5米、宽3.3米、高0.8米;第三间比第二间还大,长1.8米、宽3.4米、高1米;第四间最大,长2.1米、宽3.6米、高1.2米。砖窑下每室隔墙下有通气孔,隔墙后每室都有燃烧室,又称火膛,设在各窑室前端的隔墙下,与窑室相通,无挡火墙,呈凹槽状,窑膛的两边对称各放一个投柴孔,而在最后砌筑一条1.9米的地下烟囱,燃料为松柴。焙烧时先从最下一个窑室烧起,待将该窑的瓷器烧熟后,再依次逐式往上烧成。相比较龙窑而言,龙窑虽然有烧成快、节能等优点,但因控制温度和烧成气氛需凭借烧制工经验把握,烧成品的质量较难控制。而该阶梯窑则显得更有优势,因烧制仓更为独立,即使有一仓烧坏,却不致影响其他仓的质量。
(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