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砂器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汉族制陶工艺,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荥经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在众多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一大批造型各异的生活陶器,从制作原料、制作方法、火候特征、造型风格、生活用途等都与现今荥经砂器极其相似。从这些出土文物陶器进行考古分析推断,荥经砂器的制作历史应该有两千多年了。
荥经砂器由单纯生活用具为主的荥经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制品砂器的,其制作技艺依然基本采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始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其间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工艺价值,已远远超过砂器自身生活用品的价值范围,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民族工艺中的一支绚丽奇葩。
为了抢救、保护这一传统制作技艺,推动荥经砂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0年,荥经县正式成立了荥经砂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习所,为荥经砂器产业复兴与发展培养砂器制作技术人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
采料及制作泥料。原始作坊采用原始的捶打方式对原料进行粉碎,现在是采用球磨机粉碎、搅拌机搅拌。
制坯。采用脚蹬踩转盘,手工制作。荥经砂器没有模具,每一个砂器都是靠师傅凭着技艺完成,在这里永远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砂器。
晾晒。砂器坯体成型后采用自然阴干,不宜曝晒。
装窑。荥经砂器采用馒头窑古法烧制,窑炉用当地泥土制成,燃料是荥经本地出产的煤矿。烧制时要在地坑或馒头窑铺上煤,然后将阴干的毛坯叠放,一般一层煤一层毛坯。
素烧。将毛坯放好后点火封闭,经10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烧制时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没有现代化机器的控温设备,对温度的把握全凭匠人师傅多年的烧制经验。
烧制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被烧的通红的器皿散发着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