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仿鼓壶中的顾景舟。
汪寅仙是朱可心的徒弟。但顾景舟待她,一样视如弟子。她这样回忆道: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与顾辅导家同住在毛家大院,我住在他家楼上,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他家门口。虽然我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但他对我很关心,有时叫我们几个小姐妹到他家里,给我们看民国前的老壶,教我们怎样赏析。有时,还给我们讲解怎样用几何三角原理制图。由于我文化浅,当时只读到小学毕业,他还给我讲解古文。让我懂得,做壶光靠技艺是不够的,茶壶要有文气,艺人首先要有文化修养。后来,我想仿制清代杨凤年的名作‘风卷葵’,他很支持,不但给了我尺寸,还帮我配泥料,在关键性的技艺上指点我。这把壶做出后,很成功;被外交部定为邓小平出访的国礼。顾辅导还教我做过‘牛盖莲子壶’和‘供春壶’,至今,我手头还珍藏着他帮我做的供春壶工具,那工具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徐秀棠当时跟任淦庭学习陶刻。顾景舟要求他背唐诗和《古文观止》。送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木刻阁帖版本。他自己,有时会把一本古籍带在身边,高兴起来,随意翻到一页,对身边的徒弟说,你随便读一句,我可以一直背下去。徒弟接过书,想找一段比较艰深的内容,找了半天,干脆让他背最后一页,顾景舟一口气背诵完毕,说,别说最后一页,就是版权页上的内容,我也能记住。
然后,他留给徒弟们一句话:
“跟我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

顾景舟早期创作云纹三足鼎壶
云纹三足鼎壶,戳印连续回纹。加如意形矮三足,装饰圆肩线,线下贴云头如意纹,壶纽为宝珠式理如意筋纹,是顾景舟作品中较华美的一件。

1983年顾景舟 鹧鸪提梁壶
底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坐数壶,以寄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摄影/黄怡嘉

1989年顾景舟 矮僧帽壶
矮僧帽壶调砂紫泥制成。六方形盖,口盖任意调动,均准缝。

顾景舟 玉璧盖提梁壶
摄影/黄怡嘉

顾景舟 供春壶私人收藏

乳鼎壶
20世纪80年代徐徐代作。盖印:顾景舟
徐徐为工艺大师徐秀棠之女,1982年起师从顾景舟学习传统紫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