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人物纹瓶(一对)
在民国初年,山西也有过一段紫砂器生产的历史,它的制作地就在出产亮晶晶砂锅的平定。平定偏隅太行腹地,却是山西陶瓷生产的绝胜之处。宋时仿定窑白瓷之作被人称为“土定”,宋元时的黑釉剔花瓷器则不逊正宗的磁州窑器,而平定砂锅烹食则以其原色、原质、原味三不变,为晋人耳熟能详。平定的砂器约在秦汉之际就有生产,这主要得益于平定是我国陶瓷原料的一个天然宝库。
辛亥革命之后,当时的山西省长阎锡山踌躇满志,革旧布新,推行实业救国兴省,大肆开办山西近代工业。1915年,当江苏宜兴利永陶器公司程寿珍技师创作的紫砂壶获得巴拿马头奖而在国内引起轰动时,头脑精明的阎锡山很快想到了有丰富砂陶原料的平定。他亲自出面与江苏省省长商量,邀请宜兴的紫砂艺人到平定指导兴办紫砂陶工厂。由于阎的多次盛邀,江苏方面指定宜兴利永陶器公司派出吴云根、杨阿时和李宝珍三位技师,到平定办起了平定平民陶瓷工厂。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平民陶瓷厂生产出了一批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紫砂制品,如茶壶、茶叶罐、香熏、笔筒、笔洗、赏瓶、帽筒、花盆、大罐等。砂色以赫石红和米黄为主,还有紫砂加蓝釉、白釉等。大部分器物上都刻字题铭,诗文佳句、山水花鸟相映成趣,文气十足。
根雕工艺为其一大特色,常见的底款为篆书“平定陶业公司”、“平定县平民工厂出品”、“平定陶器特产”等。这些紫砂器质地细腻致密,色泽古雅可人,刻工深峻犀利,画意简远洒脱,器形端雅实用。所仿根雕制品更是以假乱真,惹人怜爱,与传统的北方粗瓷大相径庭而媲美宜兴紫砂,一时为人所重。
遗憾的是,平定紫砂器仅在民国初年兴盛不长便昙花一现了。如今,延续宜兴紫砂传统风格的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器、潮州朱泥壶还存身于市,独是平定紫砂了无踪影。
“远浦归帆”灯形器
综观民国时期的平定陶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的生产者是平民工厂,因而也可称为“平民工厂”时期。平民工厂属于官办性质,所请技师全部来自宜兴利用公司,因此所制产品不脱宜兴紫砂的影子。此时产品以“茶壶”“花瓶”等实用器为主,除少数精品外,大多造型单一,体量矮小,装饰简略。不过所聘工师当时正值壮年,技艺娴熟,根底扎实,所制器物式样中规中矩,刻绘不多却情味隽永。
“清香绕榻”方壶
平民工厂改良试验的成功,使平定陶器的面貌焕然一新,陶器销路大好,广受社会欢迎。加之政府对实业的奖掖,平定绅商纷纷集资建厂,平定陶业渐趋繁荣,进入新时期。随着工厂的增多,经验的积累,竞争的激烈,平定陶业推陈出新,摆脱亦步亦趋的局势,逐渐塑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通过大量实践,平定工匠掌握了当地陶泥的特性,着重开发红白两色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壶,“白壶原料为南省诸地所罕睹,得此质以制物品,三晋陶业,必可占优胜地位”,此时期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除继续生产日用品外,还烧造陈设器,成为当时社会名流馈赠的佳品。装饰技法更加精巧,刻工日趋精湛,器物上常见大幅画面,长篇诗句。
山水金石纹汤锅
诗句红泥瓶
无论前后两期,民国时的平定紫砂都体现出一贯的风格。
一、素。平定陶器只有红、白两色,有别于宜兴紫砂的多彩缤纷。红泥南北都有,可是在平定工匠手中,被锻炼得油润发紫,宝光可鉴。白泥为南省少见,更成为平定陶器抗衡同列、取得优胜的利器。红白映衬,相得益彰。以白泥壶泡祁门红茶,以红泥瓯啜西湖龙井,个中风味恐怕正是平定陶器独步当时的秘密。平定陶器的造型,多为传统所有,少见当时流行的新奇样式,不过这并不妨碍它的艺术价值。最简单的造型,却最能反映匠人的功力,圆器婉转流畅,方器挺拔劲朗,很好地体现了匠人的造型能力。平定陶器的装饰也崇尚“绘事后素”的审美观,抟泥塑形,略施刀工,绝少堆贴巧染的作风,却将泥土的本色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雅。在改良的初期阶段,平民工厂就延聘名师,将宜兴紫砂的优良经验,以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赋予到平定陶器中来,从而奠定了平定陶器良好的审美基础。无论器物大小,都有适合的装饰方法,所选装饰题材,很能与器物的功用相契合。小者如红泥瓶,瓶身娟秀小巧,红润可爱,饰以几只风竹,更觉清雅。大者如博古人物瓶,通体满饰图案,繁而不俗,诗画相配,可堪雅玩。受当时好古风气的熏染,平定陶器喜欢用金石古文装点器物,以增加对文人士绅的吸引力。
民国年间,平定紫砂曾在陶瓷界占有一席之地,堪与宜兴紫砂媲美。然而考之文献,对当时平定陶业的记载十分有限,仅有平民工厂的一点消息;证之实物,流传下来的器物也难得一见,因此很难窥探到平定陶器全貌。诸多问题,如陶业衰落的时间和原因,制陶公司的性质和规模,制陶工匠的身份和籍贯,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