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浅谈紫砂壶的审评标准






[日期:2010-04-28] 来源:网络  作者:葛明祥 [字体: ]

   近年来,国内的紫砂陶工艺品市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火热状态。对于紫砂行业来说,这是迎来的第二个“春天”。据悉,许多地区使用、赏玩紫砂壶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圈子,出出进进的人很多,使这个圈子十分闹热。 有位爱好紫砂壶的学者,早在十二年以前就用九个字对紫砂茶壶作了比较恰当的概括性评论,即:“金石味、书卷气、民俗情”。 我以为,无论形势多好、温度有多高,我们都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珍惜和保护,没有必要编出多少故事来“锦上添花”。因此,我们可以客观地认同这位先生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

一件优美的紫砂作品,大致应该具备四个相关条件:纯正上好的砂料;协调的造型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即好料、好形、好工和好用。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把、盖、纽、脚等与壶身整体衔接的状况与比例关系,是否协调,是否有美感?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制壶工艺优劣的标准。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比例、壶扳的执握手感、发茶的效果与壶嘴的出水势态等。同时也要考虑色调和装饰图案是否和谐有趣?而其中,最重要但最难看懂的一定是泥料……。

    如果从理论上来分析一把紫砂壶,可以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是指形制的协调程度和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气,即气质风度,是壶的内涵气息与本质的美感度;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韵味。从这几个方面和谐共鸣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关系。若紫砂爱好者偏于理,过分计较于容积的大小,身段的高矮等等,片面强调紫砂壶的实用性,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盖子、壶嘴、手把等等的形态怎样,往往都在于其中的趣味,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所以观赏一件作品,最好能够领悟到本质的美,才是真正的审美。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感官乃至精神的兴致。因此,可根据个人饮茶的习怪,有选择地考虑壶的各项具体指标。至此,审评紫砂壶的实际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泥、形、工与功”。前三项为材料与工艺的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历史、形态及制作工艺分不开,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到其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料,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铁多少,而在紫砂的“砂”,以及其矿原的团粒结构和颗粒级比。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它的总含硅量也比其他类似的泥土要高得多,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但就是同样的紫砂泥,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挖的也会有些不同,加上配方和练制方法也有很大的讲究。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或调配过程的差异,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感官作用也就不尽相同。功能效用、感官感受好的则质优,不然则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这个“泥”。而泥料色泽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关。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工艺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抚摸把玩,让手感到舒适,达到心灵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制品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细而不腻,光而不粘,是一个很别致的特征。熟悉紫砂的人都知道它如摸豆沙的感觉,十分优雅。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的手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兴的调砂,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一种,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美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雍容的爱大度,苗条的爱清秀,怀古的爱古拙,人各有爱,不能强求。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也应该是:“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要知道,艺术品(工艺品亦然)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单是表面形式就能反映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他人。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如石瓢、仿古、井栏、掇球、瓜菱、梅椿等等,乃是经过百年以上的洗练,保留下的优秀作品,今天来看,仍然在闪烁发光,并将成为永远的经典。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的深浅融进了他们的作品。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时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在此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糊涂,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因此,欣赏艺术也是体验个人综合修养的过程,反映心情姿态的过程。

    三是“工”:中国传统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表现动作,与国画的写意画面,都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腔、国画工笔,有着相象之处,也应该严谨施工。当然也不可以过于工板,因为是手工工艺,需要同时表现出大度随意的自然风格。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整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清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表达明了,否则,就算不上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要求来说,壶嘴、壶把和的纽要放在三点一直线上。当然,在窑内的收缩过程中多少会有些变形,不可能每把都绝对“一线”。壶口与壶盖结合之处也是需要讲究密合,不过,这毕竟是手工制作,不可能象机器制作的那样严密。现在有一部分人片面地追求精密,所以很多人为了适应市场,把盖子浮起一点进窑,出来再用金刚砂抹在里面一磨,磨通了再进窑烧一遍,修得纹丝不动!似乎这就是所谓的精“工”要求。然而,这种简便方法修出来的“精密”,实际已经失去了作为手工工艺品所应该具备的灵性和意趣 ,就变成了机器货一样。记得十九年前,我每天都能看到许多实在是好的各种各样的老茶壶,而真正符合“三点一直线”的到并不太多,口盖很精密的就更少。!因此,需要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工的好坏。

    四是“功”:所谓"功"是指茶壶的使用功能。紫砂壶有这么高的知名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功能,所以功能的好坏,是判定其优劣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十多年来,紫砂壶新品不断上市,希奇古怪目不暇接。许多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而往往忽视功能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懂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制壶功能的讲究,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而那些新品的造型么,大多也是很牵强,少有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工艺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有很特别的实用性,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品饮,采用二百至二百五十毫升为佳。刚好三至五杯左右,手摸手提,一把抓大小,所以称“一手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主要还是根据各人的爱好和习惯来决定的。而紫砂壶的高矮则各有用长……。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不过,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理解:就是少数有个性思想的陶艺家,为了利用紫砂素材进行陶艺创作的那些“壶”,就不需要去考虑功能了。

还有一个应该讲究的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等。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当然过去是没有什么工厂公司之类的机构,不可能有论资排辈的职称名家,从来是先有名壶而后才成名家,名壶是广大玩壶人通过长期的品鉴而公认的高手之作,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倍有身价。可是市场上经常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品,这类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当然,今天有一部分名家已经无法和过去相比,有些徒有虚名的人只是在卖名气而已,因此,如果只是按名气来选购茶壶,那肯定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以上所言,大多是个人多年以来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体会,也有部分是我从业内外方家那里学来的知识,只是总结一下给大家提供参考而已,既非高谈阔论,也非权威依据。再说,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机构和权威论证。我向来主张以学问和道理说话,以人的良心说话,这个良心是什么呢?就是“是非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