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帝朱棣从其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把首都从南京迁移至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为了安抚南方一批宗室和官僚,仍维持南京朝廷和六部的建制,北京建成新都后,两京所用瓷器的数量和品种大大增加,朱棣帝对内、对外的赏赐也需要大量瓷器,因此对景德镇瓷器生产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永乐”“宣德”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进一步发展了与中西亚的贸易联系,带回了“苏麻离青”的钴土矿,这类西域青花钴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由于含锰量低,减少了青中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宝石蓝的色泽,但也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在青花部分出现黑铁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也是永宣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
成化一朝22年(公元1465—1487年),经过永乐、宣德二朝技术力量的积累,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二帝”30年的变迁中潜移默化,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又是一个春天,一改永宣雄健豪放的风格,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青花钴料采用“平等青”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大明朝。
以上谈的是明三代瓷器的时代背景与独到之处,下面谈谈为何明三代官窑瓷器,特别是彩瓷在拍卖市场能屡屡拍出高价。
一、永宣青花瓷器与彩瓷
1.由于永乐瓷器一般都不书写记年款,在传世过程中拥有人不一定是鉴赏家,会当一般瓷器作为日用瓷器破损,所以存世量相对要少一点。 2.宣德瓷器烧制量根据史料记载的确很大,“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十四记载如下,“内官张善伏诛,尚膳监题准,差本部官一员,往饶州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既然宣德一朝烧造瓷器数量如此之最,为何价格还如此之高呢?首先要追索历史原因!
其一,明朝仍是厚葬之风,许多经朝廷赏赐于民间的瓷器大部分应随受赐人被带走了。
其二,“1936年有一个叫白兰士敦的英国人来中国,专为大英博物馆收集永宣青花瓷,1938年,他出版了《明初官窑考》一书,其中对宣德青花的介绍与描述,在国内外文物界引起很大震动,并相继掀起了研究永宣青花瓷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