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听,听,那冰裂声






[日期:2010-12-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走进博物馆,不少人会注意到宋代有一种带冰裂纹的瓷器。无论瓶、盘、洗还是碗,青绿色或青灰色的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它们乍看似乎是残破了,但又分明被摆在精品展柜里。细细品味,裂纹像迸裂的冰片网罗着全器,自然延伸、交错,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装饰,甚至能给人一种听觉的美感,仿佛可以听到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这种冰裂纹,行话叫开片。它原本的确是一种釉面缺陷。瓷器的胎和釉成分不同,物理性能也不一样。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但由于胎体本身完整,而且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即使开裂,也不会剥落或起翘,丝毫不影响使用。

 

 

    带开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属官窑和哥窑的青瓷。官窑器莹润如脂的粉青、月白色釉面上,大片的裂纹扶疏伸展,如同雪地上的柳枝梅影般婆娑潇洒。哥窑瓷的开片则细碎得多,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片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似金黄色或叫鳝血色,大小片纹交织在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称为金丝铁线。官哥真品历代都是收藏家珍爱的宝物,也是后代仿效的目标。

 

 

    关于哥窑瓷的开片曾有一个故事。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生二妒忌哥哥的技艺,一次,在哥窑即将出窑的时候,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的一窑瓷器釉子全部开裂了,可不成想,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入选宋代五大名窑。古代文献都说,哥窑专烧开片瓷,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烧的是无开片的龙泉青瓷。可是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发现,宋代文献里只字没有哥窑和弟窑的记载,这个故事是从元到明逐渐编出来的。故事虽然荒诞,倒也点出了瓷器骤冷开裂这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专家们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并未找到专烧哥釉瓷的哥窑,却一致认为:带开片的哥釉瓷就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它的开片技术,受的是同处浙江的南宋官窑的影响。

 

 

    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这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极其和谐。读读宋词:抑扬顿挫的节奏,细腻婉约的情调;看看宋画:出神入化的笔墨,归隐田园的意境;听听宋歌:凭栏怀古的低吟,嘈嘈切切的琴音……高雅得几入巅峰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难怪连日常器用都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宋代文化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审美价值,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