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唐山黑陶曾在远古闪烁智慧的灵光






[日期:2011-02-19]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唐山地域制陶的历史久矣,至晚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开始使用自己烧制的陶器生活了。这样的结论佐证是因为唐山地域有许多这个时代的遗址:迁安安新庄、八里桥、迁西西寨、市区大城山、玉田东西蒙各庄……并在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土窑和大批陶器、陶片。

    这一时期的陶器是以本地的粘土为原料,直接烧制的,学术上称这种陶为夹砂红褐陶。器物表面多为划纹,这种后来称为刻瓷的工艺,当初也许只是为了一种单纯的衫功能——重物的防滑。但现在我们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欣赏的。今年的初春,我曾亲临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我惊异地发现,在那里,如今已是耕作了数千年的耕地里,发现古代的陶片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些陶片砖红色,粗糙,砂性,厚重,有划纹。

    而新石器时代后期,继红陶之后,黑陶、白陶的制作,则不仅是一种继承,完全可视为工艺的一次革命。

    那些黑陶、白陶,不仅造型精巧,而且器物表面坚硬,有光泽。显然,它的陶土虽然也应是就地取材,但却有了明显的选择性,质地坚密,表面润滑,应该是远古时期河流沉积的细泥,特别是被称作蛋壳陶的黑陶,一定是经过高温烧制、渗碳等多道工序完成的磨光,胎壁只有0.07至0.2厘米。这些被誉为红山文化的器物,胎壁薄的今天的工艺也难以再现。它们以唐山地域古遗址文物的身份,陈列在博物馆中,多少次令当代的陶艺家们也唏嘘不已。而实现这样的摸索、改进、传承的飞跃,我们的先人仅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

    至今也有许多人认为,从精美的黑陶到瓷的诞生,实在是指日可待的,至少不会用太长时间的等待。而历史有时就象在开着一个玩笑,它似乎没有道理地让智慧的先民们在自己辉煌的成就面前停顿了,而且一等就是上千年。

    唐山地域的北寺、东庄店、西峪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遗址,陶器多采用泥盘筑法制作,虽开始轮制,器物也多是生活用具,但从出土的遗物看,制作厚重、粗笨,除器型规整,并没有超越新石器时代红陶,更不用说望其项背的黑陶制品了。

    无论从那个角度说,黑陶都是唐山地域陶瓷历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艺术的高峰。(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