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南宋官窑与中国礼乐文化






[日期:2011-02-27]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二、南宋官窑中礼器的造型与中国的礼器文化
  《说文》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是祭神求福的仪式。是人企图与神沟通的一种形式。人类向神祈祷求福,就需要有献礼,需要专用的器皿,以示神圣、虔诚。礼器就是祭礼仪式中所用的器皿。中国是一个用“礼”来构筑秩序的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等级的人,有不同的仪式,使用不同的器皿。“器”与“礼”是不能分开的。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礼器,是专供皇帝祭礼或陈设用瓷。“它的产品除皇帝特赐给功臣外,官僚和庶民是无权使用的。”因此,南宋官窑本身就是“礼”的产物。“在文献中如《礼记·曲礼》便有“天子之六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陶工曰土工。”任何一个朝代的天子都会需要陶工,南宋官窑是北宋官窑的延续,也是中国礼乐文化的延续。
  《南宋官窑》发掘报告中说:“有一批在宋代一般民窑中少见或不见的仿古器形,如鼎式、鬲式、樽式、簋式或带乳钉的香炉和熏炉,觚,琮式瓶及其他形制特殊的瓶,壶类,各式器座等。这些器物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挺拔,表现出南宋时期特有的风格,给人以高贵典雅之美感。
  礼和乐是构筑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记》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传统的礼乐文化在宋代得文人们的固守和推崇,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当时就提出了:“天下无一物无礼乐。”的学说。南宋官窑青瓷中的礼器并不仅仅是皇帝所用的祭礼器皿或陈设瓷而已,它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与宋代文人推崇的复古风及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目前很难考证南宋皇帝在祭礼仪式中是如何使用那些青瓷礼器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青瓷礼器的造型大多源自商代的青铜器,还有更加久远的,如琮式瓶、鬲式炉等。这些器型一是出自于宋代文人的高雅的审美意境,另一点是出于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丢失的半壁江山深感愧对祖先,希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意愿。他建太庙,设郊坛,每年都要举行频繁的祭礼仪式。他想借助祖先和神灵的力量来唤回他失去的江山。有学者认为,每个朝代将要没落的时候,在瓷器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香炉。南宋官窑青瓷的礼器造型中的各种不同形状的香炉是否也有这样的意味呢?因此,南宋官窑中的礼器造型,充分表现了南宋王朝渴望固守江山,固守汉文化的心理。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高度发达时期,在哲学思想方面有程朱理学,在文化上有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等大批优秀词人,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有宋徽宗、宋高宗、黄山谷、马远、夏圭等画家、书法家。有人说宋代是中国文人画的顶峰,那么南宋官窑则是中国青瓷艺术发展的顶峰。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就拿虽为陶匠所烧,却供士大夫所用的瓷器说,宋代讲究的是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它上与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瓷器与宋代其它的艺术门类不同,诗词书画本身就是高雅的艺术品,而瓷器不仅有审美的一面,还有它实用的一面。它以它特殊的形制来感化人们,陶治人们。南宋官窑青瓷,就是以其特有的造型与色泽,将礼乐文化的信息传递给后世,成为瓷器中的经典。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