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指古代“海上丝绸(陶瓷)之路”上海南两沙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时期外销陶瓷,它们经海南渔民打捞出水后流散于社会,成为民间陶瓷收藏研究的一个专题。为了与《文物法》限定的出水文物区分,民间收藏界将这部分陶瓷通称为“海捞瓷”,简称“海瓷”。在海南,海瓷已成为民间收藏的一个重要专题。海捞瓷现已成为“海南三宝”之一,成为全社会共同保护研究的重要文化遗产。
海瓷系列之— 珠光青瓷
不论是在海南各地的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家手中,海瓷都是一个热点中的热点,海瓷收藏成为海南收藏界的名片。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厅,精心摆放了多件西沙出水海瓷,这当中,怎么也不会绕过著名的珠光青瓷。
一件福建青瓷,西沙出水;一个日本传说,声名远扬;一件件海捞瓷,勾画出一部中国陶瓷的外销史,描述出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贸易史……
在西沙海底的无数瓷片中,有常见的中国瑞兽,犄角牡丹,宫廷仕女,但还有一些风格迥异,或是图案饱满,或是花纹另类,显然为国外加工订货产品,具备鲜明的外销特征。
不论是在海南各地的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家手中,海瓷都是一个热点中的热点,海瓷收藏成为海南收藏界的名片。
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厅,精心摆放了多件西沙出水海瓷,这当中,怎么也不会绕过著名的珠光青瓷。
一个美丽的日本传说
500年前,日本有一位被誉为“茶汤之祖”的高僧,他酷爱中国文化,尤对中国茶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主持改造下,日本茶道得以发扬光大,他所偏好的再普通不过的中国茶碗,也一起荣光,可以说先有了“村田珠光”,再有了“珠光青瓷”。
村田珠光(1423-1502),一位日本僧人。他开辟了茶禅一味的“草庵茶风”,被日本人尊崇为日本茶道的开山祖。
珠光青瓷,与近邻日本对中国陶瓷的推崇密不可分。
日本天保二年(1831年),博多地区商人米屋与七在其《传来书》(一种专为记录茶碗来历的文字)中记载:延德元年(1489年),村田珠光去参拜太宰府天满宫,途经博多附近的千代之松原,偶然捡到一些青瓷茶碗碎片,非常喜爱,于是他请博多乡绅安排,雇人在捡到碎片的地方挖寻,结果挖到了许多刻篦纹的青瓷茶碗。
村田珠光将其中一个完整的献给足利义政将军,将军高兴之余,就用发现者村田珠光的名字命名这种茶碗为'珠光茶碗'。
这就是有关珠光青瓷的美丽传说,一段传奇轶事,再经日本茶道传扬,世人皆知。
据说,当时的村田珠光还在剩余茶碗中选了一个送给米屋与七的先祖———一位乡绅。后经米屋与七手中又被卖给宫泽主水,最终为东京都港区的根津美术馆收藏。
个骄傲的中国制造
中国近代著名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1892年-1969年)在其早年《闽南古代窑址调查小记》中写道:“其完整器物在国内传世很少,可以想见当年的制成品似乎都用于外销。”这里所指就是中国制造的珠光青瓷。
那么,珠光青瓷产自中国何方?
福建省考古所所长栗建安研究员认为,日本镰仓海岸等地出土的珠光青瓷应为福建省同安县汀溪窑遗址烧造。
栗建安说,珠光青瓷是青瓷的一支,受浙江青瓷,尤其受龙泉青瓷影响最大,珠光青瓷以刻划花间饰篦梳、篦点纹为主要特征,多呈青黄色,有盘、壶、碗、炉、冼、瓶、罐、杯、盅、砚、鸟食罐及动物塑件。
不过,就目前的考古发掘看,福建省很多宋元遗址中都见出土,全是民间日用器皿,没有发现很精致的产品,可以说除外销以外,亦供应本地市场,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栗建安说,其实珠光青瓷在当时只是一种低档的大众生活用品,大量外销海外,以价低而赢得市场。
珠光青瓷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福建泉州港的兴起,当时有许多名瓷从这里启程运销世界各地。福建一带窑场闻风而起,仿制各地名瓷,其中以仿制龙泉青瓷最盛,故城“土龙泉”,只不过珠光青瓷在仿造中烧出自己的特色,享誉海外。
枇杷黄、釉色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线内收,器内壁划刻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划刻折扇纹,这种特色的中国瓷应“珠光”大师之名被誉为“珠光青瓷”,驰名世界。
青中闪绿,绿中泛黄,倩绿翠嫩,新鲜悦人,总有一种让人百看不厌的味道,或许这就是珠光青瓷带给世人的享受,淡泊清雅赢得了世界的共同审美。
一个海瓷外销的典型
2007年,西沙华光礁1号考古发掘中曾大量出水珠光青瓷,此后历年的西沙水下调查中,屡屡见到珠光青瓷的身影。
珠光青瓷,见证了中日两国青瓷文化传承,在中国陶瓷外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宋元时期,它和其他瓷器一起被装进木船,从泉州港出发,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曾经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曾经担任泉州提举市舶司的赵汝适着有《诸蕃志》:当时福建地区等处所产陶瓷,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盆钵粗器以及瓷珠等,已行销于中印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以及东非海岸一带。
按照《诸蕃志》记载的中国陶瓷外销范围,囊括整个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区,大概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多。
元代灭宋统一中国后,沿袭了宋代的对外经济政策,对海运业非常重视,海上交通和海洋贸易更是盛况空前,陶瓷外销量进一步扩大。当时的泉州港一举超过了广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义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曾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此时中国瓷器出口外销的范围也比宋代更大。
不过,元末的浩劫断送了一代名港,泉州港的衰落也影响了青瓷的烧造和外销,之后的珠光青瓷也就踪影难觅了。 (图片均为2007年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出水的珠光青瓷茶碗,由西沙水下考古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