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推荐项目(三)






[日期:2019-12-12] 来源:浙江省考古学会   作者:佚名 [字体: ]

 

黄岩沙埠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 发掘区航拍图

      竹家岭窑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青瓷村与廿四都村交界地区,是沙埠青瓷窑址群内最具代表性的窑址。沙埠青瓷窑址群于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面了解沙埠青瓷窑址的生产历史与价值,并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学术支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9第198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黄岩区博物馆联合对竹家岭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一、窑炉区域揭露出规模庞大的龙窑窑炉,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窑炉全景(Y1)

      窑炉区域揭露出龙窑窑炉1条,时代为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编号为Y1,斜长72.32米,方向为152°,除窑顶坍塌外,其他结构保存良好、布局清晰,由窑前工作室、火膛、窑床、排烟室、窑棚等结构组成。窑前工作室呈不规则圆形,两侧由匣钵砌成护墙,后部与窑炉火膛位置相连;火膛,平面呈半圆形,后部置火膛壁;窑床上残留大量垫具,多为M形匣钵,排列较整齐,布局规则,局部位置残留有窑顶坍塌碎块(窑顶以条形砖砌筑);窑壁以匣钵和砖块砌筑而成;窑床东侧开有12处窑门,均为外八字形分布,间隔2.8—8.7米;排烟室位于窑炉后部,平面呈梯形,前端底部置烟火弄,后部置烟道,以匣钵和条形砖砌成。窑炉两侧发现有柱础石,应为窑棚遗迹残留,其中东侧发现有8处,西侧发现有7处,南侧发现有1处,除个别外,均为东西对称分布。

酱釉碗

青釉凤纹大盘

青釉双面刻划花碗

青釉婴戏纹大盘

      二、废品堆积区揭露出丰厚的地层堆积,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标本,为探索沙埠窑址窑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充分资料。

      废品堆积区共布设探方2个,编号为TN03E02和TN03E03。目前TN03E02发掘工作已经完成。该探方地层堆积共分为10层,其中第①、②层为表土层;第③—⑨为窑业废品堆积层,10层为窑炉筑造初期的工作面。截止到目前,结合Y1和Y1①出土器物,大致可以将本次发掘的地层堆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地层包括TN03E02第⑥—⑨层,青釉瓷器流行内腹单面刻划花装饰,尤以盘内心刻划的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等纹样最为精美,时代为北宋中期晚段;第二期,地层包括第③—⑤层,青釉瓷器流行双面刻划花工艺,其中内腹刻划花,外腹刻划折扇纹,时代为北宋晚期;第三期,包括Y1和Y1①层,青釉瓷器,流行内腹单面刻划花,纹样主要为菊瓣纹,时代应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

      三、价值与认识

      1.窑炉遗迹保存状况良好,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2.地层堆积丰厚,结合窑炉出土遗物,可将竹家岭窑址生产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有助于充分认识沙埠窑的发展历。

      3.废品堆积区出土器物类型丰富,可分为青釉和酱釉两类。青釉产品面貌在第一期与越窑面貌相似,在第二期与龙泉窑面貌相似(但装烧工艺仍延续第一期),对于探索越窑瓷业技术南传和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具有重要价值。第一期流行的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大盘为国内特有,其他地方少见。酱釉瓷器于第一期就已开始少量出现,至第二期继续生产,且质量高超,可媲美同时期的紫定产品。该类酱釉产品也为两宋时期浙江地区特有,他地不见。

      总之,竹家岭窑址为代表的沙埠窑址群,其窑业技术与面貌丰富,相关考古工作对于探索越窑、龙泉窑乃至耀州窑等不同窑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供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陈君庙山窑址群2019年度发掘区航拍图

 Y1平面图

 Y1窑门

 Y2平面图

11 Y2窑内匣钵

      宁波奉化陈君庙山窑址考古发掘

      窑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余家坝村奉钱线公路西侧的陈君庙附近。为配合S203省道奉化段公路工程(一期)建设,2019年2月至6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窑址进行了发掘,总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共揭露龙窑2座,Y1现存长度为29.75米,Y2现存长度为32.15米,两座窑均保存有操作间、火膛、窑床、窑墙、窑门、排水沟等结构。出土遗物包括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器型主要包括碗、盘、钵、壶等,纹饰多为细线划花,也有少量的浅浮雕,纹饰有鹦鹉纹、凤纹、团花纹、莲瓣纹、海波纹等;窑具主要以M型匣钵为主,其次为山字型匣钵,其他形制的组合型匣钵也占有一定比例。

青瓷碗

鹦鹉纹青瓷盘

青瓷盏托

器底文字

      根据出土瓷器风格特征和烧造工艺水平分析,两座窑址的使用年代均为北宋早期,其产品主要供应民间使用,同时也不排除部分产品外销的可能。陈君庙山窑址属于历史上东钱湖窑场的边缘区或影响区。通过与上林湖窑场和东钱湖窑场其他窑址比对分析,可以发现陈君庙山窑址群既在风格特征上与其有一脉相承之处,同时也有自身的特色,此次发掘不仅仅为研究越窑青瓷增添了新的资料,也为探讨北宋早期不同区域的越窑生产状况提供了新的案例。(供稿: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区域东区航拍图

      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

      南宋德寿宫始建于绍兴三十二年,为宋高宗赵构退位后居所,与南宋皇城遥相呼应,坊间也称北大内,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此次发掘区域位于德寿宫前苑西北部,局部涉及中轴线位置,发掘面积6800平方米。新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砖砌道路、砖砌庭院地面、台阶、假山基础、排水设施等各类建筑遗迹,出土遗物3000余件。

发掘区域西区航拍图

中轴线航拍图

      遗址区内南宋早中期遗迹之间多存在叠压打破情况,按时代早晚排序依次为:秦桧宅邸-德寿宫时期-重华宫时期(慈福宫),其中秦桧时期遗迹揭露较少,多为德寿宫及后期修改建时期遗迹。

T1118出土高丽瓷器座

T0721出土鸱吻

T0723出土伽棱频伽

T1021出土玻璃砖

      发掘主要收获:

      1.明确慈福宫位于前苑西侧。于发掘区域西北部发现明确柱网结构,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向宽约30米,其东侧有一南北向回廊,当隶属于慈福宫建筑群。另于此建筑下方台基内发现砖砌系统性排水设施。

      2.发现大龙池之西南隅。于发掘区域西部东北角发现砖石混砌驳岸一处,东西向长近15米,两侧向北转折并继续延伸。其内近中部位置,有一条石块石混砌建筑,可能为榭、舫之一类水上建筑。

      3.明确中轴线位置,发现南北向大型砖砌道路。(供稿: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窑炉后段的排烟遗迹

      武义溪里窑址考古发掘

      为配合武义温泉小镇和婺州窑县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进一步探明武义地区的窑业面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武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溪里窑址进行了发掘清理。

窑炉西侧的挡墙

      溪里窑址位于武义县熟溪街道温泉小镇溪里村瓦灶山南坡。本次发掘共布探方7个,发掘面积650平方米,揭露龙窑1座,挡墙6道,房址1座,清理了厚达3米的废品堆积。

窑址中出土的器物标本

      龙窑遗迹位于发掘区的中部,编号为Y2。窑炉全长约52米,宽度约2.4米,高度约1.7米。窑头部分的火膛和窑尾局部拱顶尚存,保存非常完好。窑墙为土坯砖和匣钵砌筑而成,窑底以M型匣钵作为支烧具使用,窑炉东西两侧均有匣钵砌成的曲尺形窑门,窑尾的排烟室由多道匣钵挡墙组成,但未发现烟囱的迹象。依据窑炉内发现的三处排烟遗迹,大致可将窑炉分为三期。窑炉两侧均发现多道挡墙。房址位于窑炉东侧。另外在窑炉西侧还发现了人工平整过的工作面。

标本整理

      窑址中还出土了大量青瓷标本和窑具,产品以碗为主,有明显的龙泉窑特征,窑具有M型匣钵和垫饼,时代为元代中晚期。(供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钱江新城大王庙路柴塘迎水面

      杭州市钱塘江古海塘遗址考古发掘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柴塘和石塘并行的双塘结构海塘,首次发现鱼鳞石塘叠压打破条块石塘现象,首次发现并确认石塘的起点位置。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结合出土遗物和碳十四测年情况,该段海塘中柴塘之后的土塘为明代延续下来的范公塘,柴塘为清康熙年间始筑,条块石塘为清乾隆49年至51年修筑,鱼鳞石塘为清嘉庆年间修筑。

钱江新城大王庙路石塘

钱江新城大王庙路石塘底桩

      此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并确认清乾隆49年至51年所修七堡至翁家埠石塘的起点位置,找到了古海塘研究中的关键坐标,意义重大。此次发掘明确了条块石塘和柴塘的营建工艺,确认了柴塘与土塘的结构关系,双塘结构的发现明确了文献中“重障”的具体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钱江新城七堡单元F-R21-01地块鱼鳞石塘

钱江新城七堡单元F-R21-01地块条块石塘、鱼鳞石塘、柴塘

      钱塘江古海塘的修筑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匠作营造技艺、公共工程建设、行政执行力、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综合体现。钱塘江古海塘作为重要历史地理坐标对研究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和钱塘江流域历史地位的发展演变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钱塘江古海塘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及后续海塘申遗提供客观准确详实的资料。(供稿: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带河驳岸——蔡家塘东北、东南岸及后沦桥西部段(东北-西南)

      杭州建德严州府城遗址2018-2019年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严州府是唐宋以来江南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府治位于今建德梅城镇。

      2014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结合文献记载,对梅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基本了解了严州府城的筑城史和明清严州府城的大致格局,基本确定了城墙、城门、道路、水系和府衙、县衙、府孔庙、县孔庙、总兵府、教场等重要建置的大体位置。随后又对明清南城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了解了南城墙的砌法与结构。

西山岭墓群M5出土随葬品

西城墙及西水门遗址(西-东)

宋城墙遗存(西南-东北)

总兵府遗址L1(东北-西南)

      2018年至2019年,我们先后对严州府城的玉带河驳岸、西入城口地块、明清时期西城墙遗址、总兵府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明确了严州古城内最重要水系玉带河的分布走向和驳岸结构;发现了明清时期严州古城的一处平民墓葬区——西山岭墓群,发现古墓葬15处,出土了铜钱、银钗、陶瓷罐、壶等一批随葬品;了解了西城墙的砌法与结构,并发现了砖石砌筑的宋城墙遗存;发现了总兵府遗址的房址、道路、水池、缸等遗迹52处,出土陶瓷碗、盘、罐、铜灯台、烟斗、簪、钱币等遗物1000多件,数量众多,比较珍贵。另在影剧院地块调查发现古代石构件3100多件,数量之多,全国罕见,其造型多样、铭文丰富,具有重要的证史和补史作用。(供稿: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