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经过了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修缮与使用,至唐初废弃,沿用长达 1600 余年,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的都城,西周、西汉、后赵、北齐、北周等朝代的陪都,都城史近600年,在我国所有的都城遗址中,是历代定都时间最长的遗址。同时,主要的使用阶段又处于中华文化大发展、中外文化大交流、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更是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国文化发展演进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做为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汉魏洛阳故城建都朝代众多,城市规模和形制布局也是在不断的修建和增扩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变化。正是由于该城在中国古代所处的中心地理位置,以及长期作为都城首选之地的重要影响力,该城形制的每一次变化都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文明与文化特征,成为某一阶段或时期城市布局、形制的典范,对其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乃至东亚各国都城的发展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都城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特别是都城规划设计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汉魏洛阳城出土的金器、玉器、铜器、陶器、石器、铁器和传世的石刻、碑贴、造像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全景图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鸟瞰图
佛像残块
东汉刑徒墓砖
北魏莲花化生瓦当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阎文儒、许景元、段鹏琦、刘景龙、钱国祥、刘涛、杜玉生、肖淮雁、郭晓涛、莫阳 等。
河南隋唐洛阳城遗址
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中国中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都城遗址。1954年对隋唐洛阳城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调查并确定了遗址的位置和范围,随之便展开了持续近七十余年的考古工作,通过详细的勘探和重点发掘,究明了城址的规模和格局。经过多年的工作,确定了多数城门的具体位置,为复原隋唐洛阳城的平面布局提供了坐标性关键点,还探明了街道、里坊与市场的布局。隋唐洛阳城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当时世界性的大城市。隋唐洛阳城的形制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模式在中国古代都城和城市建设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为以后中国历代都城所沿袭,并对当时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洛阳城处于都城变革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中古史、古代都城史、古代建筑史以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研究的代表性珍贵资料。隋唐洛阳城遗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规划布局、建筑技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建筑范例, 同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典范之作。
隋唐洛阳城宫皇城影像图
河南隋唐洛阳城遗址鸟瞰图
宫城出土哀帝玉册
“新官”款白釉碗
19“吉”字凤鸟纹方砖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洛阳发掘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阎文儒、陈久恒、冯承泽、王岩、陈良伟、石自社、包强、李春林、姜波、韩建华、王炬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