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醴茶高速考古区域内例行考古勘察时发现一处古窑遗址,随后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日前发掘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该古窑遗址出土了1700余袋、约26吨瓷器标本。据考古专家介绍,古窑出土的瓷器从器型、釉色、纹饰上看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这在之前考古中从未发现过,此窑已确定为宋代窑。
或为湖南当年重要瓷器产地
株洲市考古队副队长黄阳秋介绍,此次共发掘出两座古代龙窑,位于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醴茶高速考古区域内的燕子岭上。整个考古现场大概700平方米,对照当地此前发掘的窑址此次规模比较大,保存比较好。据了解,一座完整的古龙窑,由窑顶、窑壁、窑床构成,而这两座龙窑经历了800多年的岁月变迁,窑顶已经破损,难以看到其全貌,但现场长约25米的窑床仍清晰可见。
这两座古龙窑中出土的大部分瓷器已经破碎,但是总体来说品种繁多,均为生活用品和窑具,其中大型瓷器如盆、瓮等比较少,大部分是体型较小的瓷器,以壶、罐、碗、盏、碟居多,釉色以青釉、酱釉为主。此外,还出土了一批支钉、支环等,主要是当时的烧窑工具。另有两座砚台,是仅有的两件文具瓷器。
考古人员将瓷器从工地发掘出来后,按地层进行分类,然后对其清洗、装袋,两座古窑中共发掘出了1700余袋、约26吨瓷器标本。
“从出土器物看,这两座窑均属民窑,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量较大,不仅仅是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此地毗邻攸水,其产品应该还通过水路外销,这样推测,攸县很可能是当年湖南重要的瓷器产地。”黄阳秋表示。
古窑确定为宋代,研究价值大
据了解,这批文物中带纹陶瓷为数不多,有花草纹壶、水波花草双鱼纹碗等,纹样以花草纹、双鱼纹为主,而较具观赏性的是一件陶制器座,其周身环绕雕刻许多虫茧形花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些陶瓷说明当时此地的陶艺具备了一定的工艺水平。
黄阳秋介绍,古窑出土的陶瓷类型在其他地区的考古中尚未发现,但其器形、器类具有宋代的典型特征,如小巧瘦长的壶、罐,斗笠状的碗、盏等。此外,在1号窑内的窑床底部,还发现了一枚带北宋“崇宁重宝”字样的铜钱,考古专家已确定该窑年代为宋代。
据了解,目前湖南已发掘瓷器分为湘阴窑和衡山窑两类,考古专家通过对发掘的瓷器进行整理和修复后发现,此次出土的瓷器在釉色和制作方法上与前两类有很大区别,这些瓷器当中大部分是青瓷,酱釉瓷也占相当数量,更让考古专家惊喜的是,还发现了少量的黑釉瓷,专家们推测,这批瓷器将对研究宋代窑演变序列大有帮助。
目前现场发掘工作已经结束,但专家们认为此处不止两座古窑,在其附近至少还有五处古窑址,这里应该是一处古窑群。考古专家们将在适当的条件下再进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