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近日,笔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发现隋唐时期大规模邢窑遗址群落。6月5日下午,笔者在内丘邢窑发掘现场看到,在已发掘了1米左右深度不等的12个探方内,十余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省文物考古专家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据省文物研究所内丘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对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包括一些夹杂的现代遗迹进行细致的剥离。目前已现出3处隋唐窑炉的窑顶。同时,在已出现的瓷片堆积层中,发掘出大量含有各种釉色的瓷器、陶器、唐三彩以及各种窑具、匣钵等邢窑相关产品。”
据考古资料表明,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时已达到鼎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精美的细白瓷作为贡品入主宫廷,还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因在古代通常以烧制陶瓷的窑场所在地的州命名,内丘在唐代隶属邢州,故得名“邢州瓷窑”,简称“邢窑”。其与当时的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并称“七大名窑”。因其与当时的南方越窑青瓷并驾齐驱、平分秋色,被后人誉为“南青北白”。
内丘“邢窑”遗址,在近60多年来多次被发现。今年4月,在原内丘县城服务楼及周边区域建筑拆迁改造过程中,县文物保管所在施工前考古勘探,发现了此次的隋唐时期6座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并采集到隋代白瓷碗、带“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标本。此次发现的6座窑炉完整程度绝无仅有,并且相对集中,形成群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
目前,经省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研究所王会民带队的考古发掘队,已正式入住内丘开始前期粗探发掘工作。王会民说:“此次考古发掘价值很大,非常有可能被列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作者:薄国纯 石晓鹏 王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