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南青北白传奇秘色瓷






[日期:2011-02-2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在一些人眼里,青瓷是粗糙的,难登大雅之堂。但在瓷器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习称“南青北白”。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让青瓷不再孤独。在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前,青瓷不但没有消沉,反而使出浑身解数,登临了又一个颠峰,也成就了精致细腻的“秘色瓷”,成为一代传奇。
  自商代(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出现原始青瓷以来,淡绿色的青釉一直占据着瓷釉的主流。这种玻璃质的透明袖经过2000余年的不断发展,质地越来越纯净,色彩也越来越青翠。到了唐代,江南地区越窑烧制的青瓷器,已经称得上炉火纯青了。
  大约在公元6世纪的北朝时期,青瓷依然风行天下,但悄悄地,白釉瓷器在这时开始露出了嫩芽。起初的白瓷,釉色并不纯净,白中泛有青灰。直到唐代,北方的邢窑才烧造出如银似雪的白瓷,真正出现了一个可以与长期独霸“瓷坛”的青瓷相抗衡的新品种。这样一来,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窑场主要烧造青瓷产用,而以邢窑为中心的北方窑场则擅长烧制白瓷,“南青北白”两大色彩,正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局面的形象概括。
白瓷风光
  北方白瓷是由南方青瓷发展而来的,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人们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迅速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通过对原料的进一步选择淘洗,并降低胎、釉中铁的含量,早期白瓷呈现出微微泛青的洁白。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凉州刺史范粹墓出土的一批白瓷碗、杯、长颈瓶,可作为代表。这些瓷器胎质和釉色均呈乳白色,但某些釉层中略泛青,仍保留着青瓷痕迹,是创烧阶段的产品。
  隋唐之际,白瓷的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色调日趋稳定,器形更加精巧秀丽,成为深受上层社会喜爱的日用器。在位于西安郊区的隋大业四年(608年)宗室贵族少女李静训墓中,发现不多件精美的白瓷小扁瓶、小盒、小罐等。这批白瓷釉色已不见泛青或泛黄现象,说明白瓷工艺已走问成熟。
  在唐中叶以前,初出茅庐的白瓷让南方青瓷也颇感汗颜,它能够引领时尚,独占鳖头。史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里的“假玉器”,其实就是白瓷,白色纯洁、高贵,不仅帝王玉玺多用白色,而且开元年间河南生产的白瓷还是皇室指定的贡品。对于白瓷之美,杜甫在《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中称赞白瓷“轻且坚”、“扣如玉”、“胜霜雪”;白居易也曾有过“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的诗旬;诗僧皎然更有“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的赞誉,唐代生产白瓷的名窑是河北的邢窑,那时的邢窑产品畅销全国,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大话秘色
  到了唐代中期,白瓷受到追捧的热闹局面渐渐冷却下来,取而代之的仍然是青瓷。
  这一时期,面对白瓷的竞争压力,青瓷不遗余力,在前代基础上稳步发展。制瓷技术进一步改进,大量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质量显著提高。窑址数量剧增,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瓷业迅速拓展,瓷业生产进人了鼎盛状态。
  这时的青瓷,胎质细腻致密,器型规整,釉层匀净,呈色青黄或青绿,温润如玉,光洁似冰,品种主要是用作食具的碗、盘和酒器、茶具,还有各式灯、枕、唾壶、印盒、粉盒等。造型增加了大量仿植物花卉的外轮廓,如荷叶形碗、莲瓣形盘、海棠式碗和葵瓣口碗等,器物整体或口沿部有的像盛开的海棠,有的仿佛出冰的荷叶,起伏坦张,婀娜多姿,令人爱不释手。
  越窑品种包罗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窑匠创作思维的多向性使产品的艺术性大有提高,其中越州地方官挑选了一批青瓷精品上贡皇室,更是博得唐皇对越窑青瓷的喜爱,这一“贡瓷”举动,用目前的理论,是当时的越州地方官卓越地完成了一次对越窑青瓷的“促销”,直接带动了整个社会对越窑青瓷的青睬。许多文人雅士亦附庸了这种风雅,甚至直接参与青瓷的开发制作,类似于此,各种社会文化艺术与青瓷都有了亲密的接触。
  有了“贡瓷”,越窑青瓷可谓进人了辉煌时期。唐皇朝根据自身的喜爱和需求,必然提出对“贡瓷”的改进要求,这直接造就了中国陶瓷史上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的诞生。陆龟蒙虽然在诗中指出秘色瓷是越窑所烧制的,但什么是秘色瓷,千百年来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说“秘色”两个字。有人说“秘”与皇家宫苑有关,如朝廷藏书的地方称为秘府、秘阁。也有人说“秘”指稀罕少见的东西,如秘文、秘典、秘籍。
  五代诗人徐寅曾有一首《贡余秘色茶盏》诗,诗中写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清。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其中“陶成先得贡吾君”一句给秘色瓷下了一个定义,即秘色瓷是供奉给皇上的御用瓷。宋代《高斋漫录》记载:“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赵德鳞在《候鲭录》中也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造,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