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汝窑究竟是因何而停烧的呢?这的确是个历史之谜。因为从史料看,在宋仁宗时期,国内没有大的战乱或导致汝窑倒闭的因素,何况又有各级官府保护,皇家只要想烧无人敢叫停。御用汝瓷即已被皇家看好,在社会上又享有盛誉,除了朝廷的因素汝窑不会突然停烧。经对史料分析看,主要原因是朝局和政治的因素造成的。
宋仁宗亲政后,逐步有重点地把皇太后的势力打压下去,对朝中的人事安排进行了重大变动和调整,使自己的权威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仁宗理政最关心的是三个方面的国家大事。其一是赈灾济民,鼓励农耕,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其二是大量拨款,加强军备,巩固边防。其三是投资办学,大量培养国家所需人才,招贤纳士。朝廷这种人事上的大变动,大调整,外戚政治势力的极大削弱,以及仁宗在治国方略上的改变,客观上使国舅杨景宗的汝窑失去了天时及人和两大重要条件,打破了他原有官方势力支持的局面。宋仁宗亲政后,虽然不能公开让章献皇太后命烧的汝窑下马,但他本来就对草木鱼虫不感兴趣,自然对汝窑不屑一顾,更不会让各级官府再出面为烧造御用瓷器去劳民伤财。大气候变了,杨景宗在政治、经济两大方面被釜底抽薪,汝窑虽仍受官府保护,但毕竟因经济来源受限元气大伤而越烧越困难,进入了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史载,皇佑三年(1051年)六月戊子(正是地方官员向仁宗皇帝献祥瑞那年),杨景宗赴京师借看望自己的姐姐当朝的章惠皇太后之机向仁宗求官,欲为郡职(估计也是跟着其他州、县学,借机向宋仁宗献好,以进京护送御用汝瓷器为由,否则,地方官吏怎可能因私擅离职守)。仁宗私下对身边的辅臣说,杨景宗是章惠太后的亲弟弟,朕哪能不考虑这层关系呢。但是,他本性贪婪,性情暴虐,年纪越大越是变本加厉,朕今天如果封他郡职,他所管辖的那一方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最终宋仁宗明确表示:不许!这事让操办汝窑的杨景宗受到了致命打击,意识到自己在朝廷里已彻底失去了皇权作为靠山,自己的仕途已没有希望,从此一蹶不振。再往后可想而知,章惠太后崩,杨景宗更没有了依靠。朝廷不支持,不能再打着朝廷和官府的旗号敛财,窑资也就断了来源。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资金窘困,无力再操持汝窑的窑务,这样断断续续地烧,约到英宗治平二年(约1065年)以前,最终彻底停烧了。照此算来,北宋御用汝窑烧造的时间,前后相加满打满算最多也不超过三十九年。这是根据史料提供的历史线索,把与汝窑有关的历史资讯按逻辑紧密联系起来,得出的唯一结论。应该说,欧阳修《归田集》关于汝窑的记述是史实。
从历史唯物的角度看,宋朝宫廷用瓷最早以定瓷为主,后来才命江西昌南镇为朝廷烧造景德瓷,再后来专门设窑汝州烧造汝瓷。北宋晚期宫廷自建官窑烧造官瓷,地方烧造贡御钧瓷,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和史实的。因为,大宋朝刚建立,大的战事刚平息,结束割据一统天下,修生养息巩固政权,抵御北方外族侵略,是北宋初期面临的紧要任务,顾不上讲究用瓷,大宋实力所及之地,综合条件唯定瓷可用,故选用定瓷。至宋真宗时,政权已稳固,国力日强盛,国泰民安歌舞升平,除皇家用瓷开始讲究外,更因定州与北部辽国接壤,边患不断,定窑供(贡)瓷受到影响,朝廷才另辟溪径,命江西昌南镇烧造景德瓷器。宋仁宗时章献皇太后掌权,世逢盛世好古之风遂起,皇家崇尚柴窑才引出了御用汝瓷。北宋晚期出了个善琴棋书画的皇帝宋徽宗,喜好奇珍异宝文玩古董,念慕先朝御用汝瓷,这才命在京师设官窑,又为传世名瓷再添奇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地官府知徽宗所好皆欲逢迎,才出现了贡御钧瓷。由此可见,历朝历代若非皇家需要,无国力关照官府支持,单凭民窑自身实力和自然发展,实难造就出世代相传之名瓷瑰宝。以后的元、明、清各朝所出名瓷无不如此。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