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王广民:柴窑新探






[日期:2012-10-07] 来源:网络  作者:王广民 [字体: ]
二、为什么柴窑会在柴城
1、御窑、军窑的时代背景与柴世宗的统一大业,军事目的。周世宗是五代时较为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出身民间,从小生长于乡村,并经商多年,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养子,早年替郭威管理家务,精明能干,曾到江陵等地贩卖过茶货、瓷器,能吃苦耐劳。过去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歌剧叫《小放牛》中牧童唱词有:“赵州石桥什么人修……什么人推车桥上走,把桥轧了一道沟。”即指柴荣做生意的情景。世人皆知柴荣有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继位后欲统一全国,他在位时整顿吏治、修筑城防、发展生产、用法严峻、独掌大权。三次亲征淮南,迫使南唐献出江北十四州等大片土地。周世宗自称:希望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致太平。在他在位的五年零六个月中主要是用兵开拓疆土。955年(即显德二年)二月继位,四月即召见宰相范质、王溥、李谷等人议事,为招揽人才,为平定天下打基础,令群臣献《平边策》(又称《开边策》),于是下诏,有二十多人入殿亲试,每人撰写两篇文章,其中王朴的《平边策》特别受柴荣的赏识,王朴后得到重用,其大意说:要用兵首先要改善政治,“民心即归,天意必从”,用兵之道,先取其易,因此,宜先取南唐国江北诸州,即得江北,再取江南,得江南后,岭南、巴蜀自然畏威来降。王朴的计划是想先平定南方,用南方雄厚的财赋,养北方强大的兵力,然后攻取幽燕,最后取得河东,完成统一大业。其中有一段话便是要求国家进行物质储备,以用于军事进攻。“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臣知法,诸将用命,一年之后,可以平边,此岁夏秋,便可于沿边贮纳(贮藏、积存之意)。”当年柴荣下令修筑城池,其中有开拓汴京城,于北部胡卢河修李晏口城防辽兵,在东南临汴京至汉口官道与沙河交汇处修柴城,为准备统一创造条件。955年十一月,柴荣采用了王朴在《平边策》中所献的先南后北的战略,正式下达命令举兵伐唐,任命宰相李谷统帅大军,直指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在以后两年多的时间内,柴荣为统一淮南地区,三次御驾亲征,攻占南唐江北十四州,共计60县,得人口226574户和大量物质,在进攻南唐的过程中,柴荣为确保有大量的物质支援前线十几万将士,采取了很多办法,如疏通汴河、发展生产、修筑城池、建立御窑、烧造瓷器以供军需,而柴城则为后方一个集各种物质为 一体的后方基地。956年,柴荣第一次南征江淮,连下南唐八州,为适应江淮水域作战,在夺得南唐战船后,着手组建水军,在淝水、颖水一带修筑水军营寨,加以训练,现周口、项城均有水寨遗址。到第二次亲征淮南时,水军将领王环率领数千水兵,数十艘战船作为前队,自汴河,沿颖水入淮河,浩浩荡荡,顺流而下,鱼贯而进,南唐将士无不吃惊。
周世宗精明能干、志向宏大、内政和军事外交都取得成就、修筑城池、疏浚水道、留意农事、建立御窑、烧制瓷器、整顿军纪、减轻民困、积存粮草、贮存物质准备统一。他大权独揽(从烧制瓷器就必须向他请示样式、釉色即可看出),但不刚愎自用,他在位的五年零六个月中,主要是用兵开拓疆土,但也留意统一后的某些安排,表现处长远的计划,如继位后即逐年开拓汴京城,而且农闲时修筑,城开在七里之外。意图沟通京都为中心的水系,攻下扬州后即另筑新城。但周世宗没完全采用王朴之计,取得江北后即移兵攻取幽燕,途中不幸得病身亡,年仅38岁,大功只完成小半。
柴荣是十世纪中叶,中国人民历经长期混乱割据局面以后,迫切要求安定和统一这一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北宋统一中国事业的奠基者,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所建的瓷窑是为积蓄军用物质而建,是御窑、官窑也是军窑,因为所烧瓷器主要供应几十万大军,而不是有人所说,柴窑早年贩过瓷器,因喜欢为皇宫欣赏而建,建窑的目的与宋徽宗的汝官窑截然不同。
2、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1)柴城在古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有南唐,西有南平与后蜀,紧临汴汉古官道,离都城汴京120公里,位于官道与沙,颍河交汇的汉唐古镇合流镇(今逍遥镇,又称小窑镇),距柴城仅2公里,此处沙河水域宽阔、河滩宽浅,便于操练水军、停靠船舶,即方便又偏静,不易于发现,积蓄物质便于运输,便于军事机密,城南沙河、背面颖水,汉唐时水运发达,往上游可直通宝丰、汝州、郏县、鲁山、禹州等地,往下游可直达淮河,长江,直通寿州,又有蔡河与淝水、汴京相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033年建的圣寿寺塔是在北宋统一73年后此地仍很繁华,另有两处古渡为证。(2)资源丰富,汉时,西华即为曹操用兵屯粮之地,曾派邓艾将军在此驻军屯粮,离柴城不远十里之内即有前仓、后仓、南仓、北仓、七里仓(又称广粮城)等村。西华以西又有邓门、柳城、护当城(又称集粮城)等村,便于储积军用粮草。沙颍河两岸,古树较多,易于收集柴薪。最近在周口市沙河出水宋代瓷器与瓷片,考古证明属宋代遗留。此地层下2.5米左右有可供烧造带釉瓷器的黄胶泥土,柴城东1公里的曹楼村烧制家用带釉红盆直到解放后。沿沙河、颍河上游100公里,可运郏县、鲁山、宝丰、汝州、禹州等地的瓷器,包括瓷土、瓷胚釉药等物,技术工匠来往更是非常方便,于是皇帝下令召集中原一带各个窑口的技术人员在此集结,集中烧制各具特色,代表当时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瓷器便有了可能,从发现的瓷片有多种风格即是佐证,正因为技术来源于不同窑口,并且可以互相交流,提高烧制工艺,烧出了不同窑口、代表不同风格的瓷器,古人才提出柴窑为“中国古窑之代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