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声如磬:从此窑址出土的瓷片看,胎瓷化的非常好,成瓷温度会比汝瓷稍高,约在1300℃左右,真是扣声如磬。
总之,此窑址出土的瓷片完全符合柴瓷的特点。
(二)对素烧胎的研究:所出土的素烧胎,大部分是圈足,但也有玉璧底,瓷片和素烧胎器物的圈足修整很规整,圈足内修的均比圈足外低,投射出玉璧底的影子,说明此窑址是五代末期所烧。
(三)遗址出土的雕塑工具是骨质的,非常精细。非一般民窑可用。
(四)此遗址出土的火照它的泡粒结构和此处出土的瓷片是一样的。
(五)此遗址出土的匣钵,其中有一片带有瓷片,瓷片和此处出土的瓷片是一样的,说明出土匣钵不是其他地方的。
图8、带瓷片匣钵
(六)此处出土的支钉一般粘在环形圆泥条或圆形方泥条上,也有粘在垫饼上,有三个或五个支钉,也有垫饼和垫圈。
综上所述,此处无疑是官办窑址。
三、有关史册对柴窑的论述
清代朱琰:《陶说》提到:“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夷门广牍》: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博物要览》:昔人论柴窑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事物绀珠》: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清秘藏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相同,但差厚耳。”〕
按后周都汴,唐属河南道,考唐书地理志,河南道贡瓷石之器,是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当即在其郡内。
20余年来,笔者先后在古汝州城内找到了文庙汝官窑、张公巷北宋官窑、将台柴窑遗址,说明了“陶说”对柴窑的论述是正确的。
清代乾隆皇帝对瓷器非常有研究,他在“汝窑瓷枕”一诗中写道:“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
乾隆所说的“汝州建青窑“不但是指文庙汝官窑,而且还指张公巷北宋官窑。汝窑是学柴窑的釉色,而北宋官窑则学的是柴窑的制坯工艺和支烧方法,难怪汝州的古董店主把将台窑出土的瓷片天青色的以汝瓷片售出,荷叶青色的瓷片以张公巷北宋官窑瓷片售出。从文庙汝窑、张公巷北宋官窑及将台柴窑出土瓷片均可充分说明这些问题。
图9、左柴窑 中汝瓷 右北宋官瓷
四、天青釉的魅力与独特窑变
(一)天青釉与天青颜色釉: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均是各种矿石调配而成,它根本不含氧化铬或钒锆兰这些化学元素,而现在有的天青色釉是用氧化铬或钒锆兰配制而成,由于是色剂呈色,所以色调单一,只能叫天青颜色釉,不如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厚重、自然,两者放在一起比对,有着明显的本质的区别。天青颜色釉和其他各种瓷一样,烧成时釉色即是天青色,不会再变化。
(二)天青釉的独特窑变: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呈色原理很复杂。它的窑变非常独特,除天青釉之外,其他瓷在烧成瓷停火后是什么色就是什么色,而天青釉则不然,它不但烧成过程中窑变,氧化火、还原火都要烧的恰到好处,而且成瓷停火以后还要在窑中冷却过程中仍进行窑变。天青釉停火时是豆绿色,在窑内冷却过程中逐渐变成天青色,首要条件是恰到好处地控制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过快或过慢就会形成其他釉色。“饮流斋说瓷”【清·许之衡】中曰:“青如天一语亦不尽然,柴窑固以天青为主色,但据博物要览则尚有蝦青、豆青、豆绿等色,不止天青一色也。……。无釉之处悉呈黄土色……”。从将台窑址中出土相当一部分是上述这类瓷片,说明了天青釉在后周时,由于窑炉和其他古窑炉一样,天青釉又是创烧阶段,窑工还没掌握好成瓷后的冷却速度所形成的。在清凉寺汝窑的发掘中,出现那么多小窑炉,就是为了控制好天青釉烧成后的冷却速度,尽量都变成天青色,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没变好。而文庙汝官窑的瓷片基本上都是纯正的天青色,说明了文庙汝官窑在烧成时氧化焰、还原焰都烧得恰到好处,而在控制降温速度也恰到好处。把天青釉烧到了极致。笔者研制成功的汝官瓷也是这样,成瓷时马上把火照取出,它就是豆青色。如控制好冷却速度,使其窑温冷却到800℃左右,火照就变成美丽的天青色。
图10、笔者现在烧制的汝瓷火照:左冷却后火照 右急速冷却的火照)
综上所述,天青釉的独特窑变是判定将台窑址是否是柴窑的核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