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文物修复专家翟渊民的艺术人生






[日期:2014-11-11]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文物修复专家翟渊民

       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提起翟渊民很多人是知道的。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拥有我们国家目前奇缺的国家文物修复师的职称。在全国文物修复人才极度匮乏的今天,翟渊民老师凭借执著的理想追求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先后使包括30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2000多件陶瓷文物死而复生,再现神韵,他也因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文物修复专家。

中国瓷网朱东明总经理拜访文物修复专家翟渊民夫妇

        翟渊民于1947年出生于开封市南关东后街,小学就读于有名的“二小”,他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二胡,艺术生涯应该从“二小”开始。艺术的天赋使翟渊民小学刚毕业,就被开封市歌舞团录取了,从此在艺术的天堂天高鸟飞、海阔鱼跃、一发不可收拾:1961年调入开封市曲剧团任乐队队长,1970年调入开封市京剧团任乐队队长,1976年调入开封市豫剧团任乐队队长,1984年调入开封市二夹弦团任副团长。

        在这期间,翟渊民繁花盛开,硕果累累。1967年在市曲剧团参加曲剧《收租院》、《沙家浜》音乐唱腔设计,1970年后是京剧《302号案件》、《奇袭白虎团》、《红嫂》、《红灯记》、《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绿海长春》、《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的指挥;1979年参加豫剧《三请樊梨花》、《三上轿》、《刘金定下南唐》、《九区珠》、《血溅乌纱》、《白奶奶醉酒》、《卖苗郎》等剧音乐设计,还是豫剧《甜蜜的事业》《爱情的审判》等的指挥。

1997年全国古陶瓷修复技术提高班全体师生合影 

        1992年,面对经济改革的大潮,翟渊民调入开封市文物商店任副经理、党支部书记。45岁的他刚到文物商店,虽然是文物商店的领导,但是对文物却不熟悉。翟渊民想,当领导不能光念念报纸、讲讲道理,要懂业务才行,他把目光瞄向了文物修复。1997年,国家文物局举办陶瓷文物修复培训班,50岁的翟渊民成为我国著名文物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的学生,同时也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文物修复专家。从此,他迈入了专业修复文物的门槛。
        真正使他在文物修复这个领域里得以认可的是对河南大学文物馆藏一级品唐三彩鸭子的修复。据报道:当时那只色彩艳丽的唐三彩鸭子碎成了多块,心痛之余他想象着彩鸭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样子。他四处寻找修补材料,追求色彩与原始一致,在他的精心修复下,所有时光的缝隙在悄悄弥合,所有失落的色彩在慢慢恢复,当那只彩鸭完整无缺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时,大家被他精湛的技艺深深地震撼了。

翟渊民老师为朱东明总经理介绍他曾经修复过的文物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很多宋汝官瓷标本,可惜的是这些瓷器全都损毁。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要召开汝窑考古发掘学术研讨会,不能全是一堆残瓷碎片展示给大家。“开封有高手,开封市文物商店有个翟渊民,擅长修复古陶瓷器,就请他了!”那些日子他是在严密保护和隔离状态下,将这些破碎的瓷器一片一片黏结起来的。汝官窑瓷器为宋宫专用,色泽淡雅,追求如天空一般自然的淡蓝色,修复配料十分讲究,修复一件文物,需要小心黏结、打磨、描绘、上釉、做旧,每道工序都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经过他修复后,40多件珍品均为国宝,价值连城,2001年11期《文物杂志》上刊载了8件,作为2000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进行考古论证。2005年,他修复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拍出了6380万元的高价。2008年,他修复的钧瓷紫红釉出戟尊,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收藏的钧瓷找到了窑口。2009年,他修复的宋代汝窑方壶、汝窑唇口盆、汝窑熏炉,改写了过去从没有完整传世品的历史。
      爱好广泛,性情温和,为人谦恭,不事张扬,这是翟老突出的特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安于清贫,甘于寂寞,不为名利所动。宋代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修复后,他喜极而泣,注视这件国宝良久,难以释怀,当主人付给他5000元酬金时,他婉言谢绝了,只收了500元工本费。他修复的钧瓷紫红釉出戟尊,对方付给他6000元酬金,他却退回4000元。他说:“文物修复工作的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能为祖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点贡献,就值了。”

      翟渊民老师的工作室。在这里,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感情修复着每一件文物,那些修复好的珍品,件件都像他的儿女一样,饱含着他的深情。
      目前,在专业修复人员奇缺收入不高的今天,翟渊民并没有把自己的技艺当做挣钱的工具,更没有把自己推向市场。他在家里潜心钻研,并收了几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弟子。他说,目前全国文物修复人才有近万名的缺口,而作为文物大省的河南更加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所以,他只希望能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做些事情。
        翟渊民为人从不张扬,做人非常低调。央视《鉴宝》栏目组到开封,在东京艺术中心举行现场鉴宝,那天他正好要去修CD机,当他穿一身工作服拿着CD机进会场时,门卫死活不让他进,让他哭笑不得。平时他不爱出门,但却有每天早上打扫卫生的习惯。一天,他正在大门前扫地,一位邻居大嫂嗔怪他说:“你这个同志真是,怎么不清扫我们家门前的卫生呢?”原来是把他当成清洁工了。
        不管工作怎样转换,翟渊民在艺术面前始终追求卓越。他说:“一个人要钻,不能把时间白浪费了,要努力,要最好,做啥都要最好。”近年来,翟渊民相继发表论文数十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吸收了他重要的研究成果。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他签订协议,出版文物修复专著,目前他还没有时间整理。国家、地方报刊和网站等媒体,大量报道了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的事迹。

翟渊民老师和老伴儿田晓玲几十年来风雨同舟,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与翟渊民风雨同舟、同创辉煌的是他的老伴儿田晓玲。她于1963年考入开封戏校,1969年分配到开封市豫剧团,1985年调到开封市群艺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田晓玲也是一位注重事业、惜时如金的人。与翟渊民恋爱五年没有看过电影,一心钻研艺术。她说:“在演出中只要打个哏,就会难受好几天”。她的琵琶演奏水平誉满古城,桃李满天。1990年以来,她潜心影视服装研究和制作,参加了《邓小平》、《焦裕禄》、《白居易》、《海瑞罢官》等几十部影视摄制。其中,她任服装设计的电视剧《曹靖华和他的父亲》获国家飞天奖。记者打开田晓玲的影集,仿佛看到了她的流金岁月。艺术界名人古月、王铁成、刘劲、卢奇、童祥玲、高洁等,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女儿邓楠等,都有和田晓玲的合影。《汴梁晚报》曾以“包装影视也包装快乐”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
        田晓玲退休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也和其他家庭主妇一样操持家务。她生活非常节俭,样样家务都自己干,像北方人常吃的馒头她也要亲自动手去做,家中八九十年代的洗衣机目前仍在使用,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付出了许多。她平时乐于助人,因此邻里之间都乐于与她交往。夫妻俩工作之余还时常受朋友之邀外出演出,当人们看到翟渊民身背提琴开着电动三轮车,身后坐着手抱琵琶的夫人时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翟渊民和田晓玲谈起儿子翟航,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翟航从3岁半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大提琴。为了让小翟航好好学琴,翟渊民特意找人给他量身定做了一把只有普通大提琴1/6大的小提琴。随着年龄和身高的增长,翟航一共更换了6把提琴,每把提琴都见证了翟航的成长。在工资只有几十元的1982年,翟渊民和田晓玲就花了1760元,买了一架钢琴让孩子学琴。2002年,翟航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低音提琴和大提琴;2005年又以专业分数第一、文化分数超过录取分数线8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继续学习低音大提琴演奏。2006年11月,翟航代表中央音乐学院赴德国参加史贝尔格国际低音提琴比赛,获得最佳音乐奖和优秀演奏奖,这是中国本土低音提琴专业学生第一次参加比赛并首次获奖。在国际大赛第十三届捷克布尔诺BRNO国际低音提琴比赛上,由世界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伴奏,翟航演奏的SPERGER斯贝格尔T16协奏曲得到了国际专业人士一致好评。在这场高手云集的比赛中,翟航荣获第四名。谈到父亲,儿子翟航激动地说:“爸爸是我的骄傲,他的为人和品德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

        洗尽铅华见真纯,翟渊民老师常说自己是幸运的、富足的,因为他这一生有文物为伴,艺术作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