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定窑研究——瓷、诗、书三联艺术立体文化构想






[日期:2014-12-11]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瓷、诗、书三联艺术作品,由三个不同的艺术体系组成,既可单独成立,又可三合为一,以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综合美。以瓷为本。三联艺术以陶瓷为第一形象,着重体现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理念,通过创作思维赋予产品形制一定的艺术敏感功能,使人产生艺术共鸣。以诗为质。诗词主要围绕陶瓷这个特定载体进行创作,严格平仄和对仗关系,驾驭形象思维,贵真挚、独到。以书立言。书法在三联艺术中居其三,通过它实现艺术对语和相互传承,有机地把瓷、诗二者意图以笔墨形式向世人作进一步显示。作到让人读其诗,观其器,以获得新的艺术空间和文化感受。

    以瓷为本  以诗为质  以书立言三联艺术

    瓷、诗、书三联艺术作品,由三个不同的艺术体系组成。三联艺术作品既可单独成立,又可三合为一,以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综合美,概括与大倡其自古以来三大文化现象之艺术精神。瓷、诗、书三联艺术以瓷为艺术主体,充分利用诗(诗词)、书(书法:楷、行、隶、草、篆)对其陶瓷作品进行形象描述和艺术刻划,以形成一件概括性较强、艺术性较高的综合艺术品。三联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实质为:采用姊妹艺术联袂的方式,通过作者创作思想及手段,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形式和品味。瓷、诗、书三位一体,具有统一的丰厚性,又具有可以独立欣赏的意趣美。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以瓷为本。姊妹艺术的联袂、嫁接为文化艺术所惯用的一般手法,这里以陶瓷艺术品为第一形象,着重体现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理念,展示其陶瓷艺术的固有价值。以文化精神为特质,以艺术思维为表现,强调艺术个性和时代美。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简单的古物复制,不是为提供诗、书创作而无目的的急就形制,而是通过创作思维赋予产品形制一定的艺术敏感功能。因此,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标准,关键使人产生艺术共鸣。瓷艺高下,重在以文载艺,以艺彰文,艺文双臻。这里,作者创作意图始终贯穿于作品之中,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和形象美,渐趋着历史与传统的艺术进程。间或新方法、新意识的介入,导向其时代人文观念和个性表现。这无疑为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内涵。

    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不妨说就是一首无声的诗。每个人对它的读法不同,解释也不同。这首诗是委婉的,是清丽的,有抑郁感,有起伏美;其修辞、断句、演绎无不显示和肯定着欣赏者自己的观点和经历。通过对艺术的鉴赏,展示了瓷文化的潜在深邃与宏博。一出戏、一曲歌,可以牵动人的心绪,引以与世道共歌哭,携家国同忧乐,指的是人的政治气节。然而艺术共鸣与此更是异曲同工,凭借陶瓷造型理念,装饰格调,足可冲荡人的艺术灵魂,从而触动人的思维,使人发出艺术震颤。它可以使人严谨、使人宽宏、使人境界超然、使人醒悟天机。如此种种,都不失陶瓷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气质魅力。

    以诗为质。诗词则主要是围绕陶瓷这个特定的载体进行创作。要求运用近体诗(格律诗)或填词的形式,按照诗词法则规定的平仄和对仗关系,灵活驾驭形象思维,强调高格调的文化品位。诗词描述的是瓷艺作品,诗语言本身即是瓷语言,抑或说诗为瓷代言之。二者兼容,在为一种艺术灵魂而高唱,为艺术精神而感慨评述。诗词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宽泛的,它没有固定的指示范畴,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更没有死板的艺术教条,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裁决。不论从

什么位置什么角度着眼或切入,方式、方法,任其千差万别,但决离不开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张扬这个总体把握。诗词创作强调其艺术和知识性,而创作思维则要求是跳跃的,即不必循规蹈矩,一味陈因相袭。这里提出的是新颖性、时代性,离开这一点,就会使作品失去固有的光泽。

    诗词创作近贴对象,它是瓷艺形制,也可以是瓷之气概;是写瓷之纹饰,还是写瓷之内质。宜声色,宜雅静,宜蕴含,宜铮烈;重纯朴,重神采;贵在真挚,贵在独到。意近思远,间或与历史相契合;耐人寻味,重在传世,是为至佳。

    以书立言。书法在三联艺术作品中,居其三,其出现形式必须以书写特定的咏定瓷诗词为内容,并以内容(瓷造型、装饰形式)涉及主题进行书体选择。是行、是草或是楷,是书成条幅还是长卷,务在考虑三联艺术关系及统一性,不致失粘或相悖。

    书法在此间扮演着展示的角色,通过它实现艺术对语和相互传承,它可以有机地把瓷、诗二者意图以笔墨形式向世人作进一步显示。由于瓷、诗有庄重,有诙谐,意蕴纵横高卧,各尽其是,故其书法也宜因类而题。不因任何人之欣赏或厌恶而改变创作意念。以器载诗,谓诗赋之道,以书入瓷,书重在其理。虽曰三足鼎立,实则前步后趋。三联之中,瓷为主宰,诗择器而制之,书则据瓷、诗而题矣。而重在合理合情,不宜背道而驰。

    一般情况下,器形近古,书体亦益近古。器愈新书体亦宜趋新。器形仿春秋青铜或汉瓦缶,宜用篆籀书之为佳,抑或散氏盘,或二爨(爨宝子、爨龙颜)。至近隋唐厚重古器,可使隶或楷。器物到近代,形制趋变多元,创作者上取古法,今迫新意,古今同冶,遂成一格。因此,书题灵活,幅式不拘。其书可以选择通用之的行书,又可用活脱的行草,皆无妨。然若用大草书之,又必须于款识中注明译文。包括如上谈到的用篆箝书均宜译注。只有让人通读其诗,才可通观其器,而后诗书对照,器自达观矣。

    三联艺术之书,宜其大气,宜有情趣;笔尚磅礴,墨贵淋漓。惟有书达真情,诗则逞其意。三相辉映,遂得神采,以形成一种独立的工艺美术体系。

    以陶瓷文化为基凋,融进诗书之特殊艺术功用。发挥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增强陶瓷艺术作品的文化含量。创造立体的和谐的综合的陶瓷语言,不失为定窑艺术的历史升华。这种多元形式是以主观精神思维构架于宏观物质基础上的文化艺术尝试。这里物质载以精神,精神凝聚艺术,形成以物质载体出现的三元(三联)艺术,以达到为世共鸣,为艺术共鸣。瓷、诗、书三联艺术的确立,正是在演绎这种过程的同时获得新的艺术空间和文化感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定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