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珠山八友”,瓷画春影






[日期:2010-04-25] 来源:美术报  作者:檀 梅 [字体: ]
 

  杭州瓷板画藏家叶建明把私人收藏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一幅幅展示,规模的可观,面貌的齐整,造型的功力,构图的完整,画面的生动,笔法的精致,联袂而成,犹如一幅春日的画卷,令人震动。

   这些都是收藏家从安徽、江西、福建的乡野之中觅来的宝贝。他爬上了村民家的阁楼,从灰里扒出这些东西。这些始于清末明初的瓷板古画,色彩鲜艳,岁月仿佛一阵细风吹拂过它们的表面,但什么也没有带走。那是当年官窑倒闭后,剩余下的进口颜料制作成的,而今颜料也随风去了,工艺早已失去传人。

  他们的作者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珠山八友”,他们在清末已经崭露头角,民国中期更是名气响亮了。1969年,“珠山八友”中最后一位大师刘雨岑去世,“珠山八友”的遗作就成为不可再生的宝物。而其中蕴涵的雄厚经济潜力,使得“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成为收藏家新的关注点,也令世间赝品横流,没有火眼金睛,就难以和“珠山八友”神交了。

   珠山,是景德镇老城区中心独起的峰峦。四周被五龙山、马鞍山、阳府山、雷公山、金鱼山等山环抱,蜿蜒腾云,势如“五龙抱珠”,故称“珠山”。珠山,是明清以来,专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御窑厂址之镇邪宝山。珠山,亦成了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

  在这充满文化氛围的珠山,20世纪20年代末,有8位志同道合的文人瓷艺家雅集于此,形成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瓷画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史上,而且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珠山八友”之首王琦,就居住在珠山东麓的“东门头”,他的家成为八友经常聚会的地方。有一次一位商人向王琦订制一套8块不同画面的瓷板画,这位名师非常友好地邀请知己画友,分工合作,各擅其能地完成了景德镇历史上第一组文人绘瓷佳构。这一商业炒作的偶然事件,因画瓷文人的重情尚谊,也就自然而然地使得中国陶瓷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似的艺术组合——“珠山八友”创作群体的悄然登场。

  如今,“珠山八友”也并非只指8人,实际上是民国初年一个志同道合的瓷艺画派,一个以适应市场所需、以配画瓷板谋生的文人瓷画名家群体。他们有着吟诗作画、清高雅趣、超凡脱俗的共同性情;有着承传统、志创新、工兼写、重气韵的共同艺术追求。其粉彩艺术促进了近代粉彩瓷画艺术的发展。

   从遗存的作品及有关资料来看,作为瓷艺家群体的“珠山八友”,其最活跃的“黄金时期”,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珠山八友”实际活动时间并不很长,但它所形成的一代画风及其对景德镇瓷坛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一个“新粉彩”画派,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

  唯美的人多半会喜欢“珠山八友”的作品。正是在“志图新”的旗帜下,“珠山八友”中不少人,在粉彩传统工艺中探出了一条新路子。“珠山八友”“志图新”的共同特色是:他们在“浅绛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文人画应用到传统粉彩瓷画艺术中,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诗情画意的品位和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创立了一种新的瓷画艺术画风和流派,在瓷艺仿古之风和妖艳之风甚嚣尘上的清末明初,“珠山八友”闯出了一条新路。

   纵览“珠山八友”的作品,便会发现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瓷板画居多,器皿装饰或器皿绘画较少。这就证明他们更喜欢在平面上,或接近平面的器皿上尽情、尽兴、尽意地进行粉彩瓷创作。这也就决定于“珠山八友”的瓷上彩绘,是以“画”为主的文人画追求取向。

  更能体现“珠山八友”瓷上文人画美术特征的,是“逸笔草草”的艺术表现形式。点染错落有致,勾勒用笔,往往寥寥数笔构成佳作。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柳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二三水禽,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的美,描写得意趣无穷。

   刘雨岑的花鸟设色,是雅俗共赏的典范,既有文人画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笔重彩的艳丽。刘雨岑在八友中年龄最小,一直活到20世纪60年代。他画的禽鸟生动自然,运笔设色巧妙。特别是刘雨岑在20世纪50-60年代,受到了现代装饰的影响,常在有精美图案的瓷器器皿上彩绘,其画面意境的空灵与图案装饰的饱满互为衬托,使其瓷艺作品具有雍容华贵的艺术格调。无怪乎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在看到刘雨岑的作品之后,会激动地赋诗盛赞: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何许人专事雪景山水,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上,是首开先河之举。他的雪景色彩淡雅,清晰中见厚重,这是粉彩雪景的独到之处。何许人雪景中树的造型颇为生动,树的起承开合、前后层次、曲折走向十分生动自然,且意境沉静、苍茫、空灵,这正是文人画要旨之所在。

  邓碧珊系前清秀才出身的文人,是半路出家的瓷艺家。他先学画瓷像,开中国瓷像画之先。他以画瓷像练就的造型能力改画粉彩鱼藻,成为陶瓷史上最早画鱼藻的画家。他画鱼受日本画的影响,企图追求日本画鱼的静态美,也追求水的透明感。致使风格卓异。加上诗、书、印皆绝,称得上画鱼的文人瓷艺名家。

   80多年的历史瞬间,“珠山八友”画作频频受到藏家、博物馆、拍卖机构的推崇,典藏者众。其画艺人品也同时声名远播。

  据古玩世家陈铜铭先生介绍说,珠山八友的作品,从艺术角度讲,与当时当代的著名画家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而从工艺角度来讲,则更难,成就更高,两次如火,瓷板不好掌握,不好直观,因经火后,方能定型。

  从市场价位来讲,目前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因此可以断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然而,物换星移,时过境迁,“珠山八友”艺术一直处在口传的史实之中,几近物散人非的境地。

   一向喜欢把玩古玩器物的叶建明,因为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被强烈吸引。“画面漂亮,题材丰富,每个画家每幅画作都有不同的故事,文化、艺术、历史、工艺都蕴涵在里面了”叶建明觉得,作为一个至今仍在生长、延续的陶瓷绘画流派,“珠山八友”不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山八友”始终没有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获得应有的定位,也是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小的缺失。所以,他一头扎了进去,而从瓷板画开始,叶建明也真正感受到了身心都完全沉浸其中的收藏乐趣,在这个领域越沉越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