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张守智:见物见人






[日期:2010-04-26] 来源:  作者:张守智 [字体: ]


陶器为全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瓷器发明始于青瓷,青瓷是中国瓷的“瓷母”,青瓷在我国的发展历时三千年,在中国制瓷的历史长河中,他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的瓷产区。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上,宋瓷高峰以汝、钧、官、哥、定为代表的五大名窑,除定窑白瓷外均属于青瓷系。青瓷的原产地在浙江地区,浙江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龙泉窑继承浙江越窑青瓷体系,发展至宋、元已成为著名青瓷产区。南宋中期以后龙泉青瓷出现了质的飞跃,烧制出了润如玉质的弟窑梅子青、粉青和哥窑纹片薄胎厚釉青瓷,成为历史名窑——龙泉风格的代表。其青瓷的品质,为中国青瓷发展史中的高峰,此已成为世界陶瓷学界的共识。南宋至元代龙泉窑进入鼎盛时代,形成了窑场众多的龙泉窑系,青瓷产量,远销海内外,可谓世界性的青瓷生产与文化传播基地。
龙泉窑在中国青瓷发展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在陶瓷美学上开辟了新的境界,历代青瓷窑口烧造,都十分重视青瓷釉色之美,唐人比喻越窑青瓷“秘色”,“千峰翠色”。而宋龙泉制陶人创造的梅子青、粉青、哥窑釉质,犹如巧夺天工的青玉,其美学境界更高。主要在于龙泉青瓷工艺在重视釉色的基础之上,更加推崇青瓷的质地之美,使青瓷胎与釉的结合达到温润如玉的境界。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已不是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一般青瓷的玻璃釉,而是展露质地美的半失透的乳浊釉质。它的釉料配比是从前代青瓷的石灰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度提高、粘度大、少流动的石灰碱釉。宋元龙泉名瓷工艺经多次施釉与烧制而成的薄胎厚釉青瓷,通过釉中微小的气泡造成的折光散射,给人以凝重沉静的美感,和不尽的韵味。龙泉青瓷阴柔含蓄“静观内省”风格,用我国传统文化禅宗的审美理念,把中国青瓷艺术提升到天人合一的最完美境界。
新中国的建立,国家按民生需求和对传统工艺文化的保护,提出了对陶瓷业生产和传统陶瓷艺术的“保护、发展、提高”方针,1957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尽快恢复祖国的历史名窑,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的生产,国家轻工业部做出了“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同年在南京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贯彻执行。1959年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会同中科院上海硅研所周仁所长、轻工部李国桢总工程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伯谦所长,并先后有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研究员,浙江美术学院邓白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键鹰等专家数十人,同龙泉青瓷传人李怀德等等,组成工作集体,对龙泉青瓷进行挖掘、考古调研、科学试验、分析总结,编撰出版了《龙泉青瓷研究》一书,对古龙泉青瓷进行了详实系统的论述。其科研成果,为当代研究龙泉青瓷历史、发展龙泉青瓷生产,弘扬龙泉青瓷文华殿定了基础。龙泉窑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于继承和发展中已走过了五十年不平凡的历程,成果非常喜人。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已被古陶瓷学界、文化界乃至收藏界公认为再现了宋、元龙泉青瓷高峰的工艺水平。在历史名窑的恢复中,龙泉窑是首屈一指的,其辉煌的成果也使陶瓷界同行为之振奋。
上世纪六十年代龙泉青瓷于恢复生产中,形成了以龙泉上垟总厂为中心的多家分厂的青瓷产区。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机制的龙泉青瓷,虽然取得了规模生产发展,但生产品按现代工业量产化,日用瓷生产结构工艺备制模式建制,机制滚压与注浆工艺成型和隧道窑烧成工艺生产,烧成工艺的单一升温曲线和烧成气氛的局限性,制约了龙泉青瓷传统工艺个性化名瓷多品种的试验发展与生产。龙泉青瓷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窑业体制转换,陶人经过二次创业,走向了民营个体工作室,瓷艺规模小型化生产,恢复了手工艺轱辘成型,提高了青瓷艺术的造型工艺质量,特别是间歇性气体窑炉烧成工艺的普及,为传统名贵青瓷胎质与釉色多元试验于生产,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空间。
对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和体制转型期的传统青瓷行业,当地热爱家乡传统乡土文化的龙泉政府高瞻远瞩,非常及时地对龙泉青瓷生产的二次创业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引导。龙泉市政府确立龙泉青瓷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方针,促进了当代青瓷生产与科研的发展、经贸与文化信息的交流。政府搭建平台,集中建立了龙泉青瓷、宝剑工业园区,推动了青瓷事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龙泉青瓷愈加重视和扶持,就我本人亲自参与有关工作活动和亲历所见有:2002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大型龙泉青瓷宝剑精品展;同年在龙泉产区举办的全国第七届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交流会议暨首届中国龙泉青瓷节;2003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在杭州召开龙泉青瓷专家论证会议首次通过传统陶瓷地理标志原产地;2006年在江苏宜兴陶都举办的全国第八届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交流会;2004年和2006年分别召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和荣誉职称评定会议。一系列的展示、交流、评比、论证中,我们看到了当代龙泉青瓷传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表现沉稳,没有浮躁,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坚守艺德、讲求诚信,勇于攀登祖辈陶人创立的青瓷历史高峰。通过近二十年的奋发图强,终于使龙泉名瓷梅子青、粉青、仿哥、仿官、豆青、米黄等得到恢复,并创新发展,再现了我国龙泉窑当代青瓷的辉煌。成绩的取得,受益于龙泉政府对青瓷文化产业的正确的扶持与引导,青瓷协会徐定昌会长为事业求实、诚信和无声奉献,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等老一辈大师和传人们,承前启后努力耕耘、带领青年一代陶人健康成长。龙泉人在总结国有企业年代青瓷生产的量与质矛盾的基础上,依照时代生活质量提高,对当代青瓷产品的要求,确立了当代青瓷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正确方向。青瓷工艺的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产品开发创新设计和发扬当代青瓷文化品牌的前提。我们看到了龙泉陶人,立足于本土文化——中华陶瓷的根,探求本源,深入发掘青瓷传统产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不断探讨,通过工艺实践,深入领会传统青瓷文化的内涵,在自己从事的青瓷事业中,创作出的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当代青瓷的研发,不但再现了“紫口铁足”、“青瓷飞红”、“定形纹片”、“青瓷玲珑”、越窑风“跳刀工艺”、“多层水波纹片”等青瓷新工艺。青瓷工艺轱辘成型,手拉坯熟练,造型生动、利坯工艺严谨。造型口、底、翻、转做工到位,薄胎后釉支钉架烧,可与宋官、汝瓷媲美,茶器壶、盒类作品造型结构口盖结合、准缝严密,其工精已近于紫砂工艺。龙泉窑青瓷的跨越性发展,在第七、八届全国陶瓷展评中,名列产区前列。其青瓷艺术创意与工艺质量得到评委和全国产区同仁的高度赞誉。
我们古老的文明古国,文化内涵博大深远,对青瓷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依然是当代陶人的课题。有着中国传统陶瓷铁系釉丰厚基础的青瓷文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千年不落。《景陶录》云:“自古陶重青品”,这已为千年青瓷发展史所证实。如今人民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热爱大自然。从光学和人的生理科学角度审视,大自然的山峦、森林、湖海、蓝天和青瓷的“千峰翠色”,温润玉质的视觉生理本质是异曲同工的。
今日青瓷艺术已取得高度成就,相信依靠现代科技在本世纪为陶瓷工艺带来的变革,青瓷艺术将重返生活陶瓷领域,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放光彩。


                                                                                                                                       张守智于北京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