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建窑及其艺术特色






[日期:2015-04-18]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建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窑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因宋时属建州建安县(今建瓯),故名建窑(历史上也有人称建安窑)。该窑创烧于唐代,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元代趋于衰落以致停烧。其杰出成就表现在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釉色方面,黑釉得到了淋离尽致的发挥,并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位于水吉镇的建窑大路后门窑址是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长达135.6米,堪称世界之最。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由于宋代斗茶风尚盛行,而主烧适宜为斗茶的黑釉茶盏,亦称建盏,以水吉镇窑制品为最,颇受文人喜爱。北宋后期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并于器底刻“进盏”、“供御”字样。


      武夷山下的建窑遇林亭窑址,始建于北宋,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窑之一。

      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阳窑为首的建窑系。



      建阳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俗称,或名乌泥窑、黑建、乌泥建等。器型以碗、盏为主。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胎骨乌泥色,内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黑釉盏以铁结晶形成的斑纹为饰,呈条状晶纹的称兔毫,有黄、白两色,故又有金、银兔毫、玉毫、兔斑等别称,也有呈油滴结晶状,称鹧鸪斑,铁结晶呈油珠状的称为油滴。更有少数“曜变”尤为珍贵,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